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弘扬文化、文明首善、团结稳定”的区域发展总原则,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首善标准,高举生态大旗,以“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为引领,瞄准“五个之城”建设,对标“七有”要求、“五性”需求,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打造精品经济、精品旅游、精品小镇,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首都样板,全力塑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
2020年,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数与2019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夯实生态本底
全面落实减量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持续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扎实推进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及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组织实施,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坚决执行“三个严禁”,严控山区开发强度,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推进“点状供地”实施规划落地,推动集体土地利用审批创新,做好战略留白,引导城乡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巩固基本无违建区创建成果,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面贯彻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制度体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抠0.1微克”治理PM2.5,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聚焦柴油货车、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源,强化对工地、裸地、道路扬尘的管控,全力整治非法渣土车,确保降尘量持续下降。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做好水源地保护,配合做好永定河生态补水,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巩固好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治理成果,扎实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断面水质达标。推进“三位一体”城市景观提升水环境保障工程建设,打造特色水环境景观格局。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理和治理修复,完善污染地块监管机制。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打造“两山”实践基地标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持续拓展绿色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瞄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坚持把增绿作为基础性工作,狠抓植绿护绿,在山区重点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1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封山育林15.1万亩、困难地造林1500亩、废弃矿山修复12.9公顷、森林健康经营林木抚育任务8.7万亩,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的打击力度,巩固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在城区启动实施东辛称C西、高家园土储地块代征绿地建设项目,持续做好公园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探索打造“微公园”,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持续推进老城区环境整治,开展“留白增绿”、见空插绿工作。创建首都绿色村庄4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2个、首都森林城镇1个,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绿色空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精品经济。稳步推进《门头沟区战略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围绕“三大产业”和“四大集聚区”,聚焦“绿色、精品、集约、高效”,抢抓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级)、长安街西延长带建设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顺利通过验收,全力争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成功。加快推动石龙五期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工建设,力争石龙三期产业承载项目年底实现竣工验收。依托“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区域人才涵养系统工程。完善“高精尖”企业服务机制,加大市区产业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推进他山科技、精雕云服务平台等高精尖重点项目落地。着力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升智能文创园签约入驻率。推进江泰保险、中联云港等企业加快上市,举办好第六届双创周、第二届“未来之门”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主动服务阜外西山院区建设,支持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强化与石景山区、首钢集团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要素集聚共享。
加快发展精品旅游。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文旅体验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领头雁”,依托“六大文化”+“户外运动体验文化”的“6+1”文化体系,用好用足精品民宿系列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举办好精品民宿推介会,聚力打响“门头沟小院”“绿水青山门头沟”旅游和“灵山绿产”三个品牌。加快推动优质民宿项目落地,努力用5年时间把全区具备条件的村庄基本建成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八大旅游景区组团落地建设,争取3到5年内打造1到2个具有发展标杆效应的5A级精品景区。实施游客“后备箱”工程,丰富精品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建设。协调加快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启动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提升,实施灵岳寺、宝峰寺、天仙庙等11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理顺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灵山景区管理体制。加强对千军台幡会、京西幡乐、蹦蹦戏等“非遗”项目挖掘保护传承,打造“非遗”文化中心。
加快建设精品小镇。结合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构建“一城、两带、三点、多脉”的城乡空间结构,依据资源禀赋和特色定位,推动各镇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瞄准协同打造首都西部独具生态特色的滨水美丽山城,在永定镇、龙泉镇着力培育科创智能、医药健康、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潭柘寺镇旅游产业配套建设,以特色文创、民宿休闲和健康养生产业为重点,把潭柘寺镇打造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小镇;加强与海淀北部地区协同联动,以北京服装学院为引擎,把军庄镇打造为科技、文化、时尚特色交融的创新创业小镇;实施妙峰山镇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妙峰山镇打造为全域景区化旅游示范小镇;充分发挥永定河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带的重要节点作用,把王平镇打造为与旅游相融合的运动休闲小镇;充分利用京郊铁路“门大线”等资源,研究大台煤矿退出后产业转型,把大台街道打造为具有煤业文化旅游特色的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小镇;挖掘传统村落特色资源,瞄准建设“引领带动深山区发展的辐射型小城镇”,把斋堂镇打造为以文旅康养为特色的古村落文旅休闲名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把雁翅镇打造为滨河水岸休闲小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治理协作,大力推进精品民宿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把清水镇打造为以田园综合体为特色的生态运动休闲小镇。
加强地区统筹谋划推进城乡协同发展
坚决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把棚改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保质量、保进度、保配套、保服务,全力加大棚改工程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大峪化工厂、三家店粮库定向安置房建设工程,推进冯村南街、永定镇南区、3751-C和新城14街区项目建设,同步加强棚改项目周边环境和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棚改安置房物业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回迁群众居住品质,建设群众满意的安心工程。加快推进棚改七平方公里城子B地块上市。加速棚改工程手续办理,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争2020年棚改工程基本完成。
扎实推进低收入精准帮扶。多渠道做好低收入村、户增收,结合“六个一”结对帮扶机制,巩固前期低收入帮扶成果,强化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对账销户,全力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低收入村、户全部消除,低收入农户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动低收入储备项目落地实施,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发绿色生态公益性就业岗位,创新农民就近就业路径。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景区和产业项目,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研究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认真开展“一户一宅”清理,依法依规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及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深化以低收入帮扶为重点的“8+1”行动,增强造血功能,确保高水平打赢低收入精准帮扶攻坚战。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起点培育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七边三化四美”为标准,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提升效果。深化落实《门头沟区村庄民宅风貌设计导则》,建立村庄民宅规划管理长效机制,完成138个村美丽乡村规划备案。利用好3.17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农村户厕改造做到愿改尽改。开工建设北四、上清水、赵家洼、陇驾庄地区村镇供水保障工程(一期),实现农村地区饮水“质”“量”双升。有序推进险村险户搬迁申报工作,稳步推动村庄煤改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流程,加强“村地区管”,整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建立农村“三资”规范运作长效机制,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着力提升城乡基础承载力。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81项,投资规模64.2亿元,其中建安投资47.5亿元。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分区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完善山区路网,加快实施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实现双大路二期主体完工。推进108国道三期、双大路三期、锅炉厂南路、河滩路前期手续办理,提升地区路网循环能力。加快完善新首钢周边交通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石龙路、新城玉带街等8个城市主次干道路建设。实施“三供一业”老旧配电设施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管网及电力设施。完成门城水厂建设,推进鲁家山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工程。加快推进潭柘寺、斋堂110千伏、清水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金沙街、石龙路电力隧道工程开工,进一步提升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加快推进S1线沿线景观提升工程,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城市面貌。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精准对标新版指标体系,拓展全区基础创建覆盖范围。深化“门头沟热心人”品牌,确保2020年全力冲刺首都文明示范区并实现全国文明城区提名。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门城新城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前期研究,为捋顺城市管理体制打好基础。以提升为重点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人口调控,常住人口增量规模控制在1.5万人以内。提升腾退土地利用品质,重点补齐便民服务设施。按照“六治七补三规范”要求,继续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持续推进解决居住区停车难“三年挖潜建设计划”,统筹谋划全区停车资源,加快推进停车自治。开展好长安街西沿线、S1线沿线等区域环境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全覆盖。
聚焦“七有“”五性”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将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发挥创业联席会作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5000人。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针对性帮扶,探索邻里互助等社会力量帮扶机制。加快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实施镇级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新城20街区机构养老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养老床位使用率。实施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2000人次,为18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居家养老助残券。完善租售并举住房体系,加快建设曹各庄共有产权房、潭柘寺镇定向安置房二期工程,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实施。推广节能抗震农宅,完成农村地区4类重点对象、低收入群众和城市低保户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投资4.35亿元,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20件重要实事。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开展“银龄计划”,办好“课后三点半”活动。精细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为60家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统筹做好高校落地对接工作,加快景山学校门头沟校区、育园小学新建工程实施。积极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深入推进“健康门头沟”建设,加强与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优质资源合作对接,积极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着力优化医疗布局,加强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推动地区医疗资源升级。提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启动斋堂医院升级改造,推进龙泉医院迁建,加快空白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地区医疗水平。加速推进体育文化中心及档案馆新馆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谋划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做好10万平方米商业设施接收运营。加速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力争到2021年底,城镇社区八项便民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落实《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继续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一诉十接”快速响应,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持续在提升“三率”上下功夫。完善议事厅、恳谈会、微提案、微建议等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民主协商制度,制定社区购买社会组织指导目录清单。落实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整合街巷长、小巷管家和网格员、协管员、社区工作者等基层治理力量,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善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六进军营”特色拥军活动,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优化重点人管控模式,建立突出矛盾办理跟踪制度,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加强对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监测预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行为。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增强防汛保障能力,推进西峰寺沟上游综合治理,实施水毁修复工程。深化信访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巩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服务保障机制,创新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不断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能力、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基层基础管理能力。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守土尽责保平安,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讲奉献、争第一”的门头沟精神,全面深入继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推动“1179”工程落细落实,推进主题教育“四个一”制度成果落地,强化“七个红色”,增强党员干部制度自信和行动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坚定不移推进基层减负,持续改进机关作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深入推进综合考评。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街道乡镇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举全区之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3.0版,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根据企业需求动态更新“服务包”,深入实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城通办”“不见面审批”等便利化改革。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过“紧日子”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市级部门专项政策资金支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格预算成本管控,强化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造区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进一步强化与西城区结对协作,以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深度谋划全面合作。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保证完成与结对地区携手奔小康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区政协通报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协商,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实现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强化审计监督问责,发挥行政复议监督纠错作用,完善行政诉讼工作。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摘自2020年1月7日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