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的古井
灵水举人村的牌楼
南海火龙王庙
▲少年们表演传统文化礼射
村民大锅煮秋粥
绿水青山下的灵水举人村
举人正院门楼▲
本报讯(记者马燊郭映虹)斋堂镇灵水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这座隐藏于群山之中的古村,如今正以古迹遗址、青山绿水和出过22名举人的历史文脉,讲述着这里的钟灵毓秀和文墨悠然。
在刚刚过去的立秋节气,灵水村举办了第二十一届秋粥节,这是时间与历史的交汇,也说明了灵水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秋粥,顾名思义就是立秋时所熬制的粥,每年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从家中拿出米、豆、花生、核桃等10多种粥料,于村中集中熬煮,粘稠香糯、清甜可口的粥,配上灵水举人村的名号,有考试顺利、学途坦荡之意。
说起举人村之名,就离不开灵水的举人文化。举人文化是灵水村的金字招牌,这一点,从村口的牌楼上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牌楼上的斑驳,还是牌楼前的醒狮,都向世人展示着灵水村特有的文化气息。据历史记载,灵水村在明初就建有社学,曾先后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和10余名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这个数字在城市中可能不算如何,但与相对封闭的山区来说,却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了。
“我们村最有名的就是举人正院,就在村中间。”按照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举人故居遗址之一的举人正院,这里曾是灵水22名举人之一刘增广的住宅,走进院落就仿佛穿越了时光,无论是古老的瓦顶、还是木质的窗栏,这座保存完整的清时四合院,到处都透出浓浓的历史气息。
“前院留给市民参观,后院是我们住的地方,现在经营了一个小吃店,平时来的人不少,生意还可以。”看到有人参观,后院的主人对记者说道,“我们村举人故宅挺多的,举人正院居正中,往南、往北都还有其他举人的住宅,保存得都挺好的。再往村西,还有一座老龙王庙和村里的古戏台,都是文物了。”
来到村民口中所说的老龙王庙,正式的名称为南海火龙王庙,一般供奉龙王均是取祈雨之意,但灵水村却供起了火龙王。“这些年都是村里在自发的打扫,这个庙传说是以前村里泉涌溪流、水气充沛、湿气大,为了阴阳平衡、风调雨顺,所以供的是火龙王。”一位坐在庙门口乘凉的村民给记者讲到,“看到这棵大树了吗?这也是我们村的一处奇景,叫‘柏抱桑榆’,外侧是一棵柏树,里侧长着一棵榆树,榆树分叉处又生出一棵桑树,树龄都千年以上了,但具体怎么长成这样的,就不知道了。”
灵水有八景,除了举人宅院、寺庙遗址、柏抱桑榆以外,还有髽鬏山上的东岭石人、村西形似莲花的独山、北山上的千年翠柏、灵泉寺内的雌雄同株古银杏,以及灵水村南堂北眺的布局,这些风景植物、人文遗址,到处都彰显着灵水村的与众不同和人杰地灵。
近年来,斋堂镇统筹镇域文旅资源,将灵水村、爨底下村、柏峪村、黄岭西村、马栏村等传统村落纳入了全镇旅游开发的矩阵当中,挖掘各村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努力把传统村落文化下成“一盘棋”。“我们现在6个传统村落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灵水村是举人文化,沿河城村是古长城文化,西胡林村打造的是农林文化。我们按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这种形式,通过传统村落以点带面,把我们的村庄串起来,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同时,通过精品民宿的发展和游客的带动,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延续下来,实现传统村落的发展,进而也推动整个斋堂镇的乡村振兴。”斋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笑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