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验游园会活动
幡会上的鼓乐表演
幡旗高立,人声鼎沸
舞龙表演气势壮观,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赏灯猜谜,老少皆宜
小车会表演幽默风趣
军庄村村民参加元宵节舞龙民俗表演
军庄威风锣鼓队参加元宵节民俗表演
游园会:文化赋能“诗画乡村”
本报讯(记者陈凯)诗心寄情山水间,画境传意绘京西。2月23日,门头沟区2024年元宵节游园会在潭柘寺镇檀谷商圈鸣锣开市。此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古风市集的形式为市民展示了一场传统元宵盛会。
游园会以鸣锣开市开场,分为古风市集、游艺互动、趣味打卡、文艺演出、地方特产五个区域,包含了紫石砚雕刻技艺、毛猴制作技艺、结绳技艺、京白梨栽培技术等地方非遗;琉璃、嘉福、上岸、爨小宝等文创产品;元宵、糖画、糖葫芦等传统小吃;灵山绿产、大山山货、韭园酱菜、清水豆腐等门头沟特色产品;猜灯谜、对诗、投壶等传统游艺项目,以及汉服体验、拍照打卡、特色演出等众多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市民在市集中感受热闹的节庆氛围,在琳琅满目的货品中选购年货,在灯谜投壶等游乐项目中体验浓浓的年味儿。
据了解,元宵文化活动是门头沟区重点开展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是深化落实“百千工程”、以文化赋能“诗画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活动内容突出文化、旅游、农业的新发展、新突破,融合地方非遗、诗情画意、文创产品、游戏体验、传统小吃、特色产品等元素,全方位展现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2024年,门头沟区将依托独特的“十大传统文化”,挖掘和弘扬乡土文化,深化打造“小院有戏”文化品牌、“双诗歌之乡”文化品牌及“书香诗韵门头沟”全民阅读品牌,并依托“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厚植文化底蕴,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诗情画意门头沟”,以文化赋能“诗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千军台庄户幡会:鸣号起会年味儿重启
本报讯(记者杨爽)千军台庄户幡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举行,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月24日,千军台庄户幡会在大台街道千军台社区正式鸣号起会。
幡旗高立,幡乐入耳,队伍从大台街道千军台社区出发。20余面幡旗、10余个表演会档、数百名参演人员浩浩荡荡行进在山间古道,场面宏大喜庆,气氛热烈浓厚。
据了解,今年是千军台庄户幡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10个年头。幡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分为起会、接会、走会等多个环节,数百人的队伍由当地居民自发组成,是京西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多年以来,大台街道坚持用心做好非遗文化宣传展示工作,通过线下展演、线上普及,推动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为传统的幡会表演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大台街道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金华介绍说:“幡会在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的同时,展现出大台地区灾后奋起直追促发展的良好精神面貌,为街道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强信心、添动力,加快实现‘京西矿谷·新生大台’的蝶变跃升。”
东辛房街道:张灯结彩庆元宵
本报讯(记者张欣皓)日前,东辛房街道办事处以“张灯结彩庆元宵·东辛房里喜团圆”为主题,举办元宵节系列活动。
在东辛房街道七彩花田街心公园广场,伴随阵阵锣鼓声,热闹的舞龙表演、京西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活动先后上演,小车会的表演者们身着演出服,扮演着各种角色,周边居民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充满传统年味儿的场面。公园深处,花灯挂满枝头,赏灯猜谜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得居民流连其中,竞相猜谜。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宣传展板,介绍我国传统节日和门头沟文旅资源,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东辛房街道还在各社区设立分会场,通过猜灯谜、民俗表演、制作元宵等丰富活动,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感受传统佳节的喜庆氛围。
军庄镇:威风锣鼓敲起来
本报讯(记者孟佳)震天的锣鼓敲起来、神威的飞龙舞起来、趣味的灯谜猜起来……2月24日上午,军庄镇军庄村党建文化园的广场上异常热闹。村民们用震天的锣鼓、欢腾的舞龙欢度元宵佳节,表达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对新时代的赞美之情。欢乐的气氛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军庄镇军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刘京彦介绍:“军庄地区军事历史悠久,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驻军之地,‘鼓’文化积淀深厚。‘军庄锣鼓’是军庄当地的一项传统节庆表演项目,将爱好敲锣打鼓的村民聚在一起,既锻炼身体又活跃节日的喜乐气氛。”
据悉,军庄威风锣鼓队自1998年组建,曾多次参加全国、北京市及我区大型演出活动。队员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军庄百姓,平日里,他们或是家庭主妇、或是广场舞爱好者、中学生,可是战鼓一响,便成为“战场”上的勇士。
军庄镇副镇长宋宇介绍说:“去年以来,军庄镇各村组织歌舞文艺等文体活动百余场,参加人数超过2万人次。如今,军庄镇各村都有文艺队伍和活动场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动起来、舞起来、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