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中
转移被困群众
涉险救援失联村
清理打捞损毁车辆
转移患病老人
这是一群心怀大爱、肩负使命的队伍,是一支没有编制、没有工资,甚至没有办公场所的公益组织,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由30岁至60岁的爱心人士组成。灾难来临之际、救援电话打来之时,救援队的队员们总是二话不说,立即穿上那身蓝色服装,带上自购的装备,如军人一样冲上一线。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是守护国家的钢铁长城,是人民的主心骨、保护神,是摆脱险境的希望,而这支蓝天救援队作为纯公益的本土民间专业救援力量,在属地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出在山区救援、水域救援等方面的专业作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舍己救人。
2023年7月,门头沟区发生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肆虐的洪水冲毁交通、水电、通讯设施,冲断桥梁、冲倒树木、冲毁房屋,泥石填满村街沟壑……第一时间,人民子弟兵来了,武警战士、消防指战员来了,还有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也同样逆行而上。
时刻准备着
随着2023年汛期的到来,自7月20日起,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就开始及早按照区级防汛工作进行部署,每天组织10名队员进行12小时的夜间防汛应急值守。特别是北京市连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为应对本轮极端强降雨天气,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组织力量,积极备汛,每天防汛值守时间增至15小时,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7月31日上午10点20分,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队员们自发前往队部和装备存放点,准备冲锋舟、激流马甲、绳索等水域救援装备,这些装备他们倍加爱护,因为这不仅是他们自己贴钱购买的装备,更是危险时刻营救生命的“武器”。
11点一刻,龙泉镇的求助电话打来,“中门寺山上有人员被困,急需营救!”情况危急,不容分说,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队长潘龙、副队长刘桐带领20名蓝天救援队队员,迅速携带水域救援装备,在龙泉镇党委的调度下,第一时间来到中门寺地区展开救援。当时,街面积水较深,多名队员涉水徒步前往救援,趟着过膝的浑水,深一脚、浅一脚,背着、抬着、抱着,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把被困群众转移出来,再苦、再累、再危险都不怕。雨还在下着,丝毫没有收敛,队员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疲惫中连续奋战。截至当天22时,救援队已在中门寺养老院、龙泉林场、隐溪小筑等危险区域救援转移被困群众240人。
不仅如此,队员们还在中门寺泄洪沟内组织排险并搜索打捞车辆21台。因洪水来势迅猛,被冲走的车辆如一辆辆“玩具汽车”,在洪水中碰撞、翻滚后,面目全非,有的被卡在石缝中,有的被冲倒的电线杆、树木、杂物等遮盖,还有的两三辆甚至更多的汽车,高高地堆挤在一起,触目惊心,令人望而生畏。就是在这样的险境下,队员们心中只想着救灾、救人,没有丝毫胆怯。有的跳进挖掘机,有的站在枕木上,还有的干脆身上绑上绳子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疏通、清理头顶上小山似的车辆、垃圾、杂物。队员们用双手扒开垃圾杂物,找出被冲毁的车辆,然后捆绑,再用吊车吊起。
向山区挺进
7月31日,无疑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一天,对于冲上一线的人们更是难忘的,战场一样的抢险,汗水、泪水滴入滚滚的洪水。
8月1日清晨,雾气弥漫,天空阴沉。在龙泉镇党委的协调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在中门寺新发展艺术工场设立了前线指挥部,召开了山区救援部署会。
在道路被冲毁、桥梁被冲断、通讯信号全无的情况下,队领导做出兵分两路的决定,分别由队长和副队长带队:潘龙带队向妙峰山镇挺进,迅速进山救援;刘桐带队继续开展中门寺地区的街道排险工作。此时,山西大同、天津滨海的蓝天救援队及时赶来,他们分别被安排到龙泉镇赵家洼村、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开展救援工作。
上午11点半,派往妙峰山镇的4名探路队员一路跋山涉水,相互提醒“小心”“注意脚下”,手拉手趟过河水,勘察村民安全和道路情况,并向下苇甸方向延伸勘探救援道路,途中还救援了10名遇险群众。
8月1日当晚,潘龙带领3名队员前往妙峰山镇政府,详细了解情况,对接下一步救援任务。
刘桐带领救援队队员根据龙泉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在中门寺地区排查抢险。他们争分夺秒,帮助转移受困人员、打捞车辆。
当天,救援队的每个队员都是一个顶俩,全力以赴,不知疲倦地从早忙到晚,累计救助转移被困群众170余人、打捞车辆26台。
8月2日一早,救援工作协调会后,滨海蓝天救援队11名队员与本区15名队员接替开展妙峰山方向的救援,以及中门寺地区泄洪沟排险工作。潘龙带领队员和2名志愿者再次前往妙峰山镇勘察救援线路;4名队员配合大台街道办事处前往落坡岭社区运送发电机;8名队员从妙峰山牌楼出发,经过近2小时的山间跋涉,抵达桃园村与5名先遣队员会合,为村民送上了急需的药品。下午,4名队员去斜河涧村、8名队员赶往樱桃沟村开展救援,另有11名队员继续奔向中门寺救援。同时,潘龙根据实际情况将在中门寺救援的7名队员调往斜河涧村,转移伤病员。下午4点多,妙峰山镇涧沟村一名患者急需透析,8名队员徒步奔赴涧沟村,用担架抬着这名患者,于晚8点才将其转运至妙峰山牌楼处,安全送上120急救车。当日晚9点半,平谷区蓝天救援队10名队员抵达现场,随后投入中门寺泄洪沟排险工作中。
洪水过后的第3天,零点刚过,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就会同平谷区蓝天救援队和绿舟应急救援队召开紧急会议,研判救援及救援物资调配任务,制定驰援大台街道的方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驰援队伍在不断增加,救援力量在不断加大,蓝天救援队员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
往来灾区运物资
8月3日早8点,前方指挥部召开沟通协调会,一项新的应急物资转运任务来了。
8点50分,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21名队员、蓝天救援队总队的公共安全潜水组18名队员、平谷区蓝天救援队10名队员,以及志愿者车队,将募集购买的蔬菜、食品、药品、矿泉水等物资装满10辆越野车,开始向王平镇进发。被毁坏的道路坑坑洼洼,被冲倒的树木、树枝、碎石布满道路,车辆只能是边清边走,小心翼翼,艰难抵达镇政府。紧接着,部分物资还要运往大台街道。
通往大台的路就更难走了,下午1点40分,刘桐带领越野车队13台、救援队5台车辆,转运矿泉水、药品等物资送往大台街道办事处。进山的公路损毁更加严重,很多地方被冲得没了模样,车队一路颠簸,左拐右挪,一点点向前推进。有时要小心翼翼,有时要加大油门。“走、走、走,走这边、走这边、从这边走。”“对,就这边直走。”“后面跟上了吗?没问题吧?”刘桐坐在最前面边走边指挥,遇到险要之地还不时下车查看,指挥队员清理路障,确保救援物资安全送达。历时5个小时的辛苦,终于将情系灾区的物资送达目的地,并利用卫星电话传回全体蓝天队员平安的消息,也向外面传出了人员平安的信息。
大台街道受损严重,大台街道党工委书记冯涛见到蓝天救援队,百感交集,她动情地说:“你们不仅送来了救援物资,也送来了温暖和希望。”接着,向刘桐介绍了详细情况,刘桐带领队员们迅速投入到当地救援中。
为及早了解深山区千军台村受损情况,营救被困群众,送上水、药品和食物,刘桐带领一同前来大台的11名队员,连夜出发,奔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军台庄户古幡会所在地——千军台社区。路没有了,只有靠自己走出一条路,他们头戴照明灯,身背四五十斤重的救援物资,手拄登山杖,行走在黑暗的夜里,行走在被洪水冲出的峭壁下、河沟里,以及被洪水掏空的铁路上。他们一会儿爬上山坡,一会儿跳到沟里,一会儿涉水,很多时候要贴着峭壁行走在狭窄的路边……这其中,既有蓝天队员也有志愿者,既有自由职业者也有公司职员,他们沿着清水河,顺沟而上,逆流而行,去找寻失联的乡亲……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他们连夜到达了千军台村,将物资分发给乡亲们,乡亲们又利用卫星电话给家人们报平安。焦急的家人们备受感动,一位老乡连连说:“刘桐真棒!你们真棒!”刘桐向大家说:“大家平安就好,我下去把消息在群里发出去,让外面的人都别担心。”“我们上来带的东西也不多,主要是药品。大家坚持几天,我下去把这里的情况汇报上去,很快就会有救援物资送上来。顺便把一部卫星电话留下,好与外界联系。”天亮了,他们顾不得休息,婉言谢绝乡亲们的挽留,带着26位身体好的乡亲返回大台,继续等待他们的下一个救援任务。
大台地区救援期间,救援队往返于大台地区各受灾社区几十里地,将20几名受灾群众带到安全地带,他们还从大台转运伤病员,徒步推着、抬着腿部骨折的2名伤员和急需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路山涧沟壑,趟过深山冰凉、浑浊的河水,穿过只剩枕木的铁轨,又是艰难危险的十几里路程,把大台地区伤员送到落坡岭,原本送上直升机即可,却因故没能等来直升机,刘桐又驱车将3名危重伤员及病人送到王平村安置点。
8月3日下午,另一支志愿者车队的17辆越野车满载物资抵达王平镇,与前线队员会合。当晚,潘龙带领2名队员又前往王平镇韭园村开展救援。
8月4日,潘龙带领10名队员在王平镇东区8个村庄转运物资、开展救援和人员转移工作;刘桐则带领14名队员继续前往大台街道开展救援和群众转移工作。这一天紧锣密鼓,是参与队员较多的一天,58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参与了当天任务,动用车辆41台。
从7月31日至8月12日,一场场救灾硬仗,门头沟区蓝天救援队在队长、副队长的带领下,共投入救援力量396人次、出动救援车辆283台次、共救助转移群众1007人、转运失能老人54人、转运重伤员12人、救援及打捞车辆47台。累计接收转运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药品、蔬菜、食品、矿泉水等救灾物资5600余件,协助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转运应急物资3000余件。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蓝天救援队队员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更是他们无私无畏、心怀大爱的精神所在。
连日的救援工作,队员们很辛苦,作为队长的潘龙和副队长刘桐来说,还需要加个“更”字,刘桐的母亲对笔者说:“他忙着呢,暴雨以来,他根本就不着家了,孩子都顾不上管。这不,2个孩子生日都赶不上,5日晚上他回来一趟,把孩子的生日提前到这个晚上给过了,之后急匆匆又走了。说实在的,看着儿子肿胀的双腿,我这个当妈的心疼啊!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为有这样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儿子感到骄傲!”
洪水过去一周,党和政府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为确保群众住有所居,防止次生灾害,刘桐带领救援队员连续2天在大台街道党工委的调度下,安排队员驾车从大台向军庄安置点转运群众。随后,他们又从大台街道前往斋堂镇运送应急物资,并到沿河口村向城区转运群众。
救援还在继续,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同在蓝天下,携手为公益”既是蓝天救援队的口号,也是融入蓝天救援队队员们骨子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