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品牌标识
整体“S”型,表示统计(Statis‐tics)概念。蓝色借鉴统计局标识左侧部分,代表“门统”二字,红色“手”的造型象征统计干部先锋模范形象,红蓝左右紧紧环绕,表示党建与统计深度融合,内嵌映山红图案,构成“门统·映山红”党建品牌。品牌标识寓意区统计局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立足统计职能,坚定当好服务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门统铁军。
二、创建背景
区统计局第一党支部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坚持党建引领统计工作向纵深推进,以打造学习品牌、创建服务阵地、形成工作合力为抓手,创建“门统·映山红”党建品牌,充分发扬“映山红”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的精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建设“五个门头沟”做好统计服务。
三、主要做法
一是打造“一支学习品牌”,筑牢思想理论根基。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标准打造“门统·映山红”学习品牌。原原本本学,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火车头”效能,每月开展集中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新载体学,开展“门统书享”“门统沙龙”等活动19次,创建“支部读书日”,开展红色书籍共读活动4次,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联系实际学,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中国信息报社前往斋堂挺进军司令部纪念馆开展“共学百年党史赋能乡村振兴”等支部共建活动3次,促进学习成果落地见效。
二是创建“一个服务阵地”,践行统计为民初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高质量打造“服务山区”主阵地。持续开展“五进农村”帮扶活动10余次,巩固拓展“区统计局+西胡林村”对口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人口抽样调查,了解村民诉求、建立人口台账、提供统计服务。深入开展支部共建,走进田间地头,将“农耕地”当作“练兵场”,助力农耕生产10余亩,实现党性锻炼和劳动成果“双丰收”。深入开展帮扶活动,积极购买斋堂镇玉米、妙峰山镇京白梨等滞销农产品1.2万余元,赠送西胡林村价值20余万元健身器材,开展老党员慰问、灾后重建献爱心活动捐赠3.4万元,着力打造“支部+山区”联系点,助力山区创新发展。
三是形成“一股工作合力”,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坚持党建与统计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凝聚党建业务“一股劲”。党建引领提升统计服务力,深入企业、社区一线开展人口抽样、劳动力调查等统计活动4次,分析研判调研数据、了解不同群体诉求、提供精准统计服务。党建引领提升企业参与感,组建“助企服务队”,主动对接企业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共建活动10余次,摸清企业困难需求,进行精准指导协助,助力纾企解困20余个。党建引领提升居民满意度,组织党员干部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10余次,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指标的宣传力度,让统计数据“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创建成效
一是理论学习成效显著提升。全年开展集中学习16次,参学人数246人次,围绕红色经典、党史学习等专题开展交流研讨4次,支部党员人均撰写学习收获6篇,制作学习海报4期,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定期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每周五集中研读红色经典,汲取历史智慧,畅谈学习体会,为局队荣获“2023年北京市书香机关”荣誉称号增添助力。
二是服务中心大局更加有力。支部主动走进山区开展统计开放日和普法宣传等活动,全年开展“助力灾后重建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等主题党日活动共计29次,累计参与活动413人次;号召支部党员组建志愿服务突击队,让“门统·映山红”党员干部在抗洪救灾一线贡献力量;助力创城实践活动,300余人次积极参与“五进农村”帮扶、社区双报到工作,不断提升支部服务民生能力。
三是战斗堡垒基础充分夯实。坚持以强化党性、改善作风、提升服务、丰富活动为导向全面提升支部工作,全年共召开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12次、领导干部和支部书记讲党课各1次。作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联系群众、培养干部、促进党群关系等积极作用,努力打造政治坚定、岗位建功、积极向上的坚强战斗集体。
推荐单位:区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