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地区城镇化管理,使山区居民基本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的重大转变,潭柘寺镇2014年11月开始启动生态林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还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状况的改善。
“我50多岁了,干了3年防火队员,今年不干啦。”潭柘寺镇鲁家滩村村民甄会荣如今在家专心务农,“村里一些七八十岁的大爷大妈们,今年也全退出了。”
过去,京郊山区的森林防火队成员中,很多是老年人甚至有些还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防火队成了福利队、老年协会;如今,我区出台新规定,为森林防火队设定“男60、女55”的年龄门槛,规定男女组成比例、实行轮换制,并裁员50%,提高队员待遇,增强工作积极性。防火队成员年轻化,让队员们真正为森林防火走起来、干起来,不再成摆设。
走出家门,天刚蒙蒙亮,山里的清晨还是很有些凉意。“我们每天都是早7时上岗,晚7时下班。”鲁家滩村村民赵海龙今年38岁,是一名刚刚加入防火队的新队员。
“我负责的那片山林,我们这里叫‘水井’,要说多大一片?我也讲不清,站在山上看,总也有三四个山头儿吧。”他说,“上午遛一趟,下午遛一趟,刚开始感觉真挺累。”
森林防火队员是本市自2004年12月开始推行的《生态林补偿机制》中的一项内容,在山区由农民担任防火队员,每人每月有400元的补贴,自2008年开始涨到了484元。他们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山间的防火巡查。
山多林多的我区有为数不少的防火队员。“今年以前,仅我们镇就有339人。”潭柘寺镇农林科科长郭秋学告诉记者。在那时,这些防火队员们也确实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为森林防火立下不少功劳。
“但时间长了,我们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郭秋学说,“由于监管等问题,防火队员中存在着替岗、管护员选用不规范、出勤率不统一等问题,而且长期以来补偿资金平均分配的方式实际已经成为了一种福利待遇。非防火期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一问题在很多山区都存在。在一些地方的森林防火队中,七八十岁的高龄队员并不鲜见。“估计哪个村的防火队都得有几个。”一位农民防火队员对记者说。防火队也成了一种变相的福利:顶个头衔,不用出工。于是,防火队成了福利队、亲戚队、老年协会……防火岗位上,缺位的多、打瞌睡的多、拄拐的多……
改变迫在眉睫。今年,潭柘寺镇率先试点了“防火队员减员增效”机制。
“我们将全镇339人的防火队,缩减到175人,减员一半,将经费用在刀刃上,每名防火队员的补贴增倍,由484元增加至968元,从今年7月开始实施。”郭秋学介绍说,“提高待遇,增强队员们的积极性,同时人数减少,也便于精简队伍,加强管理。”
在此基础上,防火队设立了“男60、女55”的年龄门槛,规定男女组成比例、实行轮换制,坚决杜绝高龄老人占岗不出工的现象发生。
目前,该镇175人的防火队员组成比之过往实现了年轻化的转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记者了解到,现在的防火队中,20至35岁的队员占1/ 3,35至45岁的占1/3,45至男60、女55岁的成员占1/3。“年轻人的精力好,年龄大些的经验多。”郭秋学说,“每人每月出勤天数不少于26天。”
赵海龙就是今年的新队员。“这个季节,咱北京入了秋,防火的活儿也忙了。”他边走边对记者说着,脚下的山路其实不算是路,就是走得多了,踩出的一条小路,满山都是树,树下是草,“你看,天凉了,蒿草长了的,就得拿镰刀割掉,这都是火灾隐患。”每天,镰刀都是他出门的必备工具,走到哪儿割到哪儿。
山路并不好走,除了割草,他还得随时查看各种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兼顾保护森林资源、监测林木和病虫害防治等。“现在秋高气爽,很多到山里来的游客,他们进山看景、摘果子,可有些人还会在山里抽烟,这可不行,每天都得碰上几次,甚至还有来烧烤的,这咱必须禁止!”几个山头转下来,足足半天不歇脚,中午赶回家吃个饭,放下碗筷就得再出来巡一圈儿,“天黑得早,得在傍晚前下山,要不路更不好走。”
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让防火队的出勤率得到提升。“我每天都会在我们村负责的片区里转两遍,过去有些山头的负责队员常不在,岁数大了。现在基本每个队员每天都会上岗,极少再有缺岗的现象发生了。”一位村里的防火管护员说。
“今年,防火队员们已经发现了多处火灾隐患,还有几次意外火,都是队员们及时在第一时间发现,才避免了山林的损失。”郭秋学说。
据介绍,目前在全镇12个村中,已有11个村(南辛房村计划于村“两委”换届后实施)全面完成了改革试点工作并初显成效,既优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又极大地调动了生态林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了生态林的管护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推进山区林业建设,促进山区经济整体发展。
张昕史佳怡/文
近年来,我区山区居民基本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就业”的重大转变,潭柘寺镇在全区率先启动生态林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让镇内——
山山都有“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