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紧紧围绕门头沟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扎实做好惠残助残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一、抓重点、创特色
工作呈现亮点
落实惠残政策 助力扶贫工作
五年来,区残联为全区2207名城乡困难残疾人落实了低保政策;为32万人次城乡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金6000多万元;投入资金680余万元,为6000人次残疾人上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投入资金1700万元,为2.3万人次残疾人上城乡无业居民养老保险;为3.1万人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助残券。两节、助残日期间累计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2.6万人次。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急事快办等形式,为666名残疾人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累计投入资金673.44余万元,建立起20个扶残助残基地,直接安置和辐射安置农村残疾人854人,有效促进了山区残疾人脱贫。
加强协调合作 促进工作开展
区残联认真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0号令精神,通过与区地税局等部门紧密协作,多渠道做好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培训,实现了残保金“一门式”的审核方式,不但服务了企业,保证了审核工作顺利开展,也促进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五年间,累计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8亿元,年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100人,累计发放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奖励金3650万元。
区残联多措并举,不但明显地提升了残疾人就业的层次和规模,其就业形式也呈现了多样化。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技能评估、就业指导、专场招聘会、就业回访、走访诚信企业等系列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五年来,为120多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评估和就业指导等服务,新安置残疾人就业904人。同时积极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开展自主创业,扶持78名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种养殖,收到明显效果。
扎实推进教育 有效实施助残
五年来,区残联联合区教委,共同推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形成了稳固的培智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格局。同时,把残疾人教育工作纳入全区教育体系之中,做到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工作。积极培育民非机构,“爱之旅”、“永爱”两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对区内的残疾儿童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区残联对全区困难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扶残助学,为611人次发放扶残助学金,极大地缓解了残疾学生的就学压力。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区残联创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室”,组织各类培训班100余个,培训残疾人5000余人次。举办并积极参加北京市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突出山区特点 坚持康复理念
针对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残疾人康复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区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的资源优势,带动基层开展康复进家庭工作。通过康复管理员、协调员开展康复需求调查,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家庭培训,并逐步向成年残疾人家庭延伸。以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为龙头,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讲师团,依托康复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康复站点,大力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探索康复服务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训、入户指导、提供信息、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基本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康复服务理念。
五年间,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培训6280余人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000余件;免费为1274名重度残疾人进行体检;免费送4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到农疗基地进行治疗;为380人次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康复补助;免费为7名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电子耳蜗;为29名脊髓损伤残疾人免费发放一次性护理用品。区残联的爱心实践,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坚持规范管理 打造温馨家园
五年来,区残联共完成13个市级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2个村级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16个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站的创建工作。并始终坚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以“贴近地区实际、突出山区特色、强化服务需求、营造扶残氛围”为导向,通过加强日常检查、绩效考核等方式,使残疾人温馨家园、职业康复劳动站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关心残疾人需求 做好专项调查工作
为做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区残联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基层残联、社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规范用语、统一工作流程、统一配备电脑桌椅和文件柜。对调查员、陪调员进行2期5批次700余人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调查工作要求,掌握调查工作涉及的对象、流程和进度等内容,确保调查工作有序推进。区残联从理事长到普通干部一律以包社区(村)的形式,全员参与,按时、保质圆满完成全区残疾人需求调查工作。二、抓基础、重落实
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无障碍建设 开展法律维权服务
区残联在全市率先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五年来,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337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在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的同时,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积极发挥无障碍监督员队伍作用。在与区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区内主要街道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窗口、社区等实现了残疾人无障碍通行,为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创造出了具体良好的条件环境,并圆满完成了创建国家级无障碍区县工作。
区残联充分发挥专门协会和各级残联组织作用,通过上街宣传和专题培训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共举办了20期培训班,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残疾人依法维权意识得到充分加强。与区司法局密切协作,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的程序、条件和优惠办法,提升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聘请北京范翔律师事务所,定期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包括处理区残联日常涉及法律事项的相关工作,定期到区残联“坐班”开展法律咨询,深入基层,依托区残疾人温馨家园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宣讲活动。五年来,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6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件,办复率达到100%。
发扬宣传文体 营造良好环境
区残联通过制作系列专题片、系列书籍画册、网络媒体、电视报刊等形式,大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广泛宣传扶残助残文明风尚,进一步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区政府信息及区残联网站发布工作信息800余条次,广播电视和报刊发表宣传稿件10余篇,编发工作简报100余期,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区残联经常性组织残疾人开展象棋、唱歌、乒乓球、书画、摄影等项目比赛,积极组织参加中残联和市残联举办的各种大型比赛活动。在市残联运动会开幕式上,区残联组建的残健融合轮椅太平鼓队进行了表演,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获得了一致好评。由于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逐渐实现了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的文化品牌,有效促进了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2015年,区残联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1—2014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加强组织建设 凝心聚力协作
区残联在提高自身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各街镇设有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残联主席团,区政府残工委30个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能分工主动开展工作。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区残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成员单位联系困难残疾人制度,增强部门协调合作,具体工作规范到位。为适应新的形势,区残联进一步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管理网络,强化和规范基层残疾人工作内容。各街镇均配备了专兼职理事长,配齐了街镇残联残疾人协管员。在全区符合条件的社区(村),建立起残疾人协会,通过公开方式,选聘了22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每年定期开展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累计培训1100多人次。三、定规划、抓发展
再创新辉煌
在过去的五年里,区残联充分履行自身职能,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残疾人工作中做到生活上扶贫、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创业上扶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区残联决心以改革的精神、法治的思维,着力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水平,使残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此,区残联将制定新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措施,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以促进残疾人工作发展为导向,坚持服务大局与发展残疾人利益相结合;坚持政府扶持与残疾人自强自力相结合;坚持拓宽残疾人教育、服务水平与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就业相结合;坚持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与保障其基本权益相结合;坚持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与完善其事业机制相结合,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全面推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 标题导航
- 关于开展“倾听市民呼声、回应百姓期待”领导干部接听61696156政府服务热线活动的公告
- 我区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
- 百年三小 志气扬帆再起航
- 《门头沟信息剪辑》升级改版为《门头沟档案》
- 区旅游委六项举措科学维护和开发古村落
- 我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专题会召开
- 市领导到我区调研
- 学习教育启动
- 我区举办“5·12”主题日宣传活动
- 我区举办“职工杯”乒乓球比赛
- 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 龙门一区义诊惠居民
- 我区开展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工作
- 区妇幼保健院运行井然有序
- 桥东街社区举办助残活动
- 大峪街道社区辩论赛完美收官
- 储备猪肉上市价格便宜食用安全
- 大峪一小附属幼儿园开展亲子远足活动
- 龙门三区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徒步活动
热烈庆祝第 26 次全国助残日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 发展残疾人事业
——门头沟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