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像这样号召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无论在报纸网络还是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自2000年6月起,我国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已进行了17年,但执行力度仍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垃圾分类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其重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从小学生到普通市民,很多人都能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不仅有利于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产生变废为宝的价值,也能逐步解决“垃圾围城”现状,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消耗,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垃圾分类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缘何总是“叫好不叫座”,不能融入生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低。由于“寸土寸金”的城市房屋价值以及强制性的惩罚措施缺失,很多居民家中很难放上三个垃圾桶进行分类,加上习惯使然,索性一股脑儿倒在一起了;二是未形成全链条处理的闭环。经常发生的事情是,居民在家中好不容易归类处理的垃圾在社区无法实现分类投放,即使分类投放了,发现一上垃圾清运车又是“一勺乱烩”,严重挫伤居民的环保积极性不说,这种没有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和再利用产业体系支持的垃圾分类,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三是缺乏监管机制。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产生的垃圾,处理衡量的标准都是区区几元钱的垃圾处理费或者囊括在物业费内占比不高的卫生费,垃圾产生的多少以及是否分类根本无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分类过程中各环节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职责、权利、义务等也都没有明确界定,致使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困难重重。
东辛房地区京师实验幼儿园开展的“环境保护我先行,垃圾分类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引导鼓励孩子们如何正确开展垃圾分类,这也是生活好习惯的启蒙,确实是一次非常好的做法,应该加以肯定。“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要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必须找到突破口,精准施策。一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从习惯入手,从孩子入手,加大宣传造好声势。另外还要继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注重换位思考,认真考虑如何能让居民初次分类变得简便易行,从根本上扭转行为习惯,增强价值认同,让垃圾分类意识切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构建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分类机制。探索“互联网+”与奖励机制相结合方式,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环卫部门分类收集,垃圾清运时环卫人员还要对投放错误的垃圾进一步分拣。其中,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电子产品等由特种专业车辆集中清运、回收,运往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如玻璃、金属、纸张等,安排专人分拣分类,定期交由废品回收公司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如菜梗菜叶、果皮、剩菜剩饭等则运往餐厨垃圾处理厂。如此在实现全链条垃圾分类的同时,实现终端的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大大提高环保效率。三要推进垃圾分类的法治化、制度化。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明确,从6月起北京等46个城市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措施也将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将会实现“刚性执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习惯的养成和机制的良好运转决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小养成、从孩子抓起。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换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张惠
- 标题导航
- 开展环境保护我先行 垃圾分类我能行教育活动
- 按照首善标准 创建全国文明区
- 全力为我区考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 永定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幕
- 垃圾分类从孩子们抓起
- 加快科技型企业落地助推产业升级科技进步
- 传承红色基因树立首善标准 不断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 “回头看、防反弹”查找不足 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 区人大开展接待选民活动
- 我区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
- 永定镇全面提升环境水平
- 区法院开展主题校园法治活动
- 新时代共产党人的“C位”
- 举办主题知识竞赛活动
- 永定镇强化应急演练确保安全度汛
- 军庄镇党建网络服务平台系统上线了
- 我区首个移动式公厕正式投入使用
- 多项措施护航食品安全保障
垃圾分类从孩子们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