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是在政协委员的行列,马清涛无疑都是一名新兵。人生无常,在他的履历中却有实实在在的当兵历史。走上农村领导岗位的他,依然保持着“兵”的本色:心里想着百姓,干事雷厉风行。
东落坡隶属于王平镇韭园村,自然环境优美,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几百年后依然真实留存。2016年,马清涛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着手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此时,恰逢新农村改造,村民翻盖新房,马清涛跟大家说:“房屋都预留好自来水进水口,要不哪天通了自来水没法入户。”
东落坡不缺水,但自古以来挑水吃,听说能吃上自来水,有的乡亲半信半疑,心说这可不是个小事,光凭嘴一说,能行吗?胆大的问他:“涛子,自来水真能入户?啥时候啊?”马清涛说:“啥时候我不敢说,但只要我还当这个村干部,就会尽快让大家吃上自来水!”马清涛给乡亲们立了军令状。
山泉水顺南坡而下,先修蓄水池引泉入池,再根据山区冬天气温低的特点,管沟全部深挖在1.2米以上,保障冬天自来水畅通。很快,清澈的山泉水流进了家家户户,24小时供水,乡亲们住进厨房、卫生间上下水齐备的新房子,心情格外舒畅。从此,全村告别了有史以来挑水吃的历史,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便利生活。
马清涛1998年当兵,入伍时正赶上抗洪抢险,都说水火无情,当过消防兵的他最有体会。自从当上村主任后,他的眼睛就盯上了村中的泄洪沟,没事就在那儿转悠。老辈子的防洪墙年久失修坍塌严重,两侧的民居着实让人担忧。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家要没了,何谈乐业?这事成了马清涛的一块心病,常常辗转反侧,半夜睡不着。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办法只有一个——重砌防洪墙。可资金从哪儿来,如何立项?面对困难,马清涛拿出部队迎难而上的韧劲,找镇政府领导支持,找区有关部门反映,山里山外跑了无数次,仍然无果。马清涛不甘心,发动个人力量筹措资金,他说:“就是我自己掏钱,也要把防洪墙修起来,让乡亲们住得安心,睡得踏实。”朋友们被他真挚的乡情感动,纷纷伸出援手:垫资建筑材料、联系施工队。在他不懈地努力下,坚固的防洪墙终于修起来了,不仅村民有了安全感,还美化了村庄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不光靠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发展经济。能够让村民增加收入,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才是乡村最美的风景。东落坡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大樱桃和京白梨,村民一年到头就指望这些鲜果。马清涛发现,“路”成了村民致富的绊脚石,梨园在山上,每年京白梨成熟后村民人背肩扛,十几万斤果品要一篓篓背下山,这对那些上年纪的村民是不小的负担。马清涛就想,要是修一条上山的路有多好,即便于游客采摘,又减轻农民负担。
思路决定出路,道路交通和附属设施必须跟上。2018年的政协会上,马清涛根据我区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结合王平镇建设运动休闲小镇规划,针对乡村公路影响农民增收,制约生态旅游发展提出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扩建现有停车场,为最美乡村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作为农业界委员,马清涛时刻关注农村,关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农业与我区宏观发展的有机结合。他发现,农村每年产生大量废弃的树枝、树叶、秸秆,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禁止野外焚烧,已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经过认真考察深入研究,他提出建设有机原料加工基地的提案,建议把这些农业废弃物集中进行有机处理,不仅无污染、无公害,还可减少火灾的发生、变废为宝,让农民用上纯天然的有机肥料,还北京一片蓝天。
“这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乡亲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把美丽家园建设好,让乡亲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我的责任。”念情的马清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新“兵”马清涛身上寄托着乡村新的希望,寄托着乡亲们新的未来。吕秀玉/文
用 心 建 设 幸 福 家 园
——记东落坡村村委会主任、区政协委员马清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