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成壮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古老民谚,将人们带入无尽的遐想。说起潭柘寺的古老,不得不提及寺院内的古树。寺内现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古树186棵,其中有乾隆皇帝钦命的银杏树“帝王树”有“华北柏树王”的千年柏、也有华北地区树龄最长的七叶树等众多古树。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是地域的名片,是植物的活化石,更是人们了解古老的潭柘寺最直接的物证。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几百岁的老树更不多见,和它同纲的其它植物基本灭绝,而银杏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寿命还很长,是树中的寿星,所以有“千年虫”“活化石”的美称。因其叶子形似鸭掌,古又称“鸭掌树”;又因其果实“似小杏而核白”,从宋代改称为银杏,俗称白果;还因其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既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在潭柘寺内有四株一级古银杏树,它们准确的种植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它们无疑已经成为了潭柘寺历史久远的象征和皇家寺院的标志。其中,最茂盛的当属原斋堂院内东侧的一株高达40多米,直径4米有余,六、七个人才能合抱,遮阴面积600多平方米的银杏树。据推断此树约植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
清代乾隆皇帝来寺游览时,看到此株枝叶繁茂、茁壮异常的银杏后,叹为观止,即兴而发,御封钦典为“帝王树”;与其相对,西边的这株略小的银杏,人们认为有皇帝就应该有娘娘,所以,被称其为“配王树”,“配王树”的名号即不是皇帝御封的,也不是名副其实的“娘娘”,而两株皆是雄性的银杏。在其东侧的行宫院内也有两株银杏,左右相对而生,这两株则都是雌性的,每年秋季果实累累。这种雄雄相配,雌雌相对的现象是有意为之,还是乱点鸳鸯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还有待破谜者继续探研。
“帝王树”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不论是泰山的“五大夫松”和北海团城的“遮荫侯”“探海侯”“白袍将军”,甚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所错封的椿树为“树王”的职位,都没有这株银杏的封号高。“帝王树”是树木中的“皇帝”。无论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还是偶然中的必然,或是时间、空间的巧合,授封后的“帝王树”对清王朝的更迭似有神奇的灵验。在清代乾隆帝后每当新皇帝登基,帝王树便从根部生出一枝粗壮的树干,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每当一位皇帝驾崩之前就折断一叉树枝。当咸丰朝所生出来的树干,恰恰被寮房屋檐挡住,止而不长,果然咸丰帝时间不长便在热河一命呜呼;到了同治朝,所生树干忽然一天,山风骤起,风虽不大,唯独帝王树一新枝被一股风吹倒,当朝所生的枝干“咔嚓”一声,瞬间被风折断。不久,在旁边又长出了一新枝,即形成了一干两枝,这恰恰暗合同治帝与光绪帝兄弟相承,同登大宝的事实;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潭柘寺来游玩时,曾手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细干,未与主干相合的侧干,自言自语地戏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帝王树”的神奇还在于每年的秋季银杏树就如同黄袍加身,金黄色的树叶挂满全树,好像一位威严的皇帝屹立在此,虔心向佛。
潭柘寺如今络绎不绝的人们,除对佛祖虔诚供奉外,更慕名“帝王树”的神奇。
- 标题导航
- 中小学幼儿园体育课室内进行
- 我区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比学赶超”擂台赛
-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
- 深入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 扎实推进“河长制”维护地区良好水环境
- 高度重视 积极应对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 我区召开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百日攻坚”行动调度会
- 检查大气污染应对工作
- 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启动
- 我区市民积极参与“爱心暖阳”慈善捐助活动
- 全力保障“煤改电”村温暖过冬
- 赏精彩戏剧助文明“创城”
- 永定镇提前5天完成打违“百日攻坚”任务
- 区环保局开展汽修专项联合执法行动
- 区城管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
- 野鸭光临太子墓湿地
- 区科委创新服务模式 助推企业研发
神奇的“帝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