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海
王淑霞
王瑜
李胜阔
景新成
安福军
李建科
梁兴辉
付尚华
林晓峰
张久良
田俊晓
韩书清
刘桂珍
康荣臻
李兆娴
陈娟
王靓
高颖
张敏
董丽婷
我区是革命老区,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被誉为“京西革命的摇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我区“一腔血”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军地干部群众以榜样为激励,军民同心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近期,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人武部、区妇联联合举办“最美双拥”系列模范人物评选活动。
在对全区各单位报送的模范人物事迹材料进行梳理后,择优筛选了“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10人、“最美拥军人物”候选人6人、“最美军嫂”候选人5人,名单经区专题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京西门头沟”微信公号点赞投票,6万余人次参与投票。现将“最美双拥”系列模范人物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6日至9月13日,咨询及联系电话:69842174。
门头沟区“最美双拥”系列模范人物之“最美退役军人”
徐定海,北京海智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部队期间长期从事海军舰船装备论证研究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被列为军队“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回到地方后,他退伍不褪色,和战友一起创办北京海智元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投身军民融合事业,主持10余项技术研发,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项。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退役军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王淑霞,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她是百姓眼中的好法官,她是政法干线的“铁娘子”。她曾远赴四川和重庆在六天内跑完了6个县11个村,为22位农民工兄弟送款;她曾果断夺下被执行人手中的菜刀,稳控了声称“将用汽油自焚”的申请人,最终使案件平稳执结;为了不让家住外地90岁老人奔波,她坚持向老人邮寄案款,三年来每季度一次,从不间断和迟延。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法官、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等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
王瑜,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二级指挥长。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被授予“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民警”“2007年北京青年榜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中,他奉命带领无人机分队深入爆炸核心区,坚守8天7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逆行”;在我区“6·18”山洪泥石流救援中,他带领队员徒步往返近百公里山路,成功营救31名被困群众。改革转隶之后,他坚持“换装不换使命,转制不转作风”,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成为了复转军人的优秀典范。
李胜阔,北京德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发挥军人敢打敢拼、肯钻研能攻关的精神,从一名产业孵化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产业孵化管理人才。建立专业孵化团队,健全“孵化+创投”的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平台,创业投资等链条孵化。目前已有入驻企业70余家,资产规模达到15亿元,拥有50余项知识产权。作为党支部书记,他领导的德山非公联合党支部开展多项特色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本人获得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2017年度创新人物奖。
林晓峰,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七区居民,原王平村矿一段党支部书记。1928年出生,1948年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侦查排长,多次深入敌后搜集情报,荣立三等功。1964年他光荣退役,被安置到北京矿务局王平村煤矿,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高度自律,外出去工人家中家访,从来都是自掏腰包买票、吃饭,从未报销过路费和饭费;他大公无私、清贫乐道,作为离休干部,他在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热心公益、扶危济困,社区的爱心募捐活动他总是第一个带头。虽年逾九十,仍不忘老兵本色,为中小学生讲授革命历史,发挥余热。他说,抗美援朝中他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敌人的一发炮弹就让他一下子失去了五名好战友,比起他们,他已经很幸福很满足了。
付尚华,妙峰山镇炭厂村党建助理员。他以优异成绩成为我区第一批党建助理员,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手段,自掏腰包定制“政治生日贺卡”送给村里的老党员。一位老党员在收到贺卡时激动的红了眼圈,“我都入党49年了,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入党贺卡’。小付,你有心了!”他建立党员联系微信群,开办炭厂村微信公众号,协助支部成立“党群读书会”,为村里创办了党建工作专刊、党风廉政建设专刊、“创城”工作专刊等刊物,并将有关政策通过广播进行宣传,累计广播500余期。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并入选北京市和门头沟区百姓宣讲团,被评为门头沟区优秀宣讲员,成为宣介门头沟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的一张“流动名片”。
梁兴辉,清水镇上清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敢啃“硬骨头”的“兵支书”,村民信赖的“带头人”。退伍回乡后,他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聚精会神为村里谋发展。他决心带领村民对下水管网进行翻修,在三个月施工过程中他每天早晨5点到工地,下半夜才回家,一心扑在工地上,彻底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动员村民参与“百万亩造林”工程,植树造林1000多亩,村集体因土地流转每年获益300余万元,解决了40余位村民的就业问题。上清水村在拆违工作中共有103处点位,体量大、任务重。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耐心细致做好解释疏导及拆违攻坚工作,圆满完成拆违任务,体现了军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
李建科,城子街道龙门新区三区党支部书记。20年来,他始终活跃在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线,担任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以及党支部书记。他工作中一丝不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带头清洁社区卫生;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妥善解决各类居民纠纷。积极筹建社区“党支部红色宣传室”,无偿捐献了他收藏多年的数百件的红色纪念品,其中多件物品非常珍贵,多次参加过北京市的红色藏品巡展。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的“党支部红色宣传室”成为开展社区红色党建教育的新阵地,他本人也成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中一面“流动的红旗”。
安福军,门头沟区司法局大峪街道司法所所长。他发扬军人优良作风,扎实开展辖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工作,三年来,大峪司法所防止矛盾激化58件,涉及群众320人。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在他的帮助引导下,积极转变思想,不仅协助公安抓获罪犯,还参加了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救助登山迷路者的活动。并因良好表现获得减刑,此案也是北京市唯一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获得减刑的案件。他本人获得北京市十佳司法所长等荣誉,大峪街道司法所获得“北京市精品司法所”“全国先进司法所”等荣誉称号。
景新成,斋堂镇人民政府武装部副部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在战斗中他的手指被炮弹炸伤,指甲脱落,关节受损,但退役回到地方后他却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扎根大山,不计个人得失,虽因工作调整职务及待遇三上三下,但从无怨言。为做好征兵工作,他主动放弃休假,连儿子结婚都没有时间安排,全交给妻子张罗。在全市首创应征入伍新兵役前培训,得到各级领导一致好评。2017年6月18日斋堂镇沿河口自然灾害中,他指挥全镇民兵及驻军1000多名官兵灾后重建,一天一夜没合眼。生动阐释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门头沟区“最美双拥”系列模范人物之“最美拥军人物”
李兆娴,大峪街道月季园二区居民。她年逾80始终情系子弟兵,身患癌症从未忘记关心国防。她20年如一日为部队官兵缝制近万双鞋垫,即便在患癌住院期间也没有间断。每年“八一”期间,她不顾炎炎夏日和年迈的身体,坚持到基层部队和山区部队亲自为官兵送鞋垫,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官兵心坎上。她的事迹在驻区部队产生了强烈反响,她被部队官兵亲切的称为“兵妈妈”,并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称号。
康荣臻,区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从医31年来,他热情服务军人军属,真情搭建军人军属健康保障网。从2011年起,积极配合武装部做好征兵体检工作,先后为2162位应征青年体检,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合格兵员。他运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理论成功防止了数例不合理退兵事件发生,确保了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组织医疗健康服务进军营活动,常年坚持带队深入基层部队和偏远山区部队为官兵义诊,为官兵建立健康档案,受益部队官兵300余人次,被驻区部队誉为官兵健康的“守护神”。
田俊晓,三家店小学校长。他是百年老校的领路者,也是拥军优属的带头人,更是“双拥”文化的践行者。他秉承“官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部队的需求要千方百计解决”的理念,多次主动走访驻区部队,与属地4支部队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五年来累计出资5万元慰问部队官兵;积极安置1名部队家属在学校附属幼儿园任教;妥善解决15名部队官兵子女入学问题,真情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五年来,有近500名师生走进军营接受国防教育,有10余批官兵走进学校开展升国旗仪式和爱国主题班会。为使军民鱼水情代代相传,学校特建立长75.6米,高3米的“海娃号”国防教育墙,将学校军民共建的光辉历史薪火传承。在他的带领下,“双拥”共建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韩书清,军庄镇香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1年他担任村支书后,大力支持拥军工作,与附近部队签署共建协议开展结对共建。30多年来,历经20多任主官更迭,村居与部队的共建关系始终牢固不变、历久弥新。他主动帮助部队建设绿地120平方米,栽种树木800棵,砌防洪墙260米,大力改善部队营区环境。主动出车帮助官兵换煤气罐、拉米拉面,缓解官兵出行困难。每年认真组织本村适龄青年参加兵役登记,亲自带队上门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对现役军人军属开展重点慰问走访,真正做到了让军人军属有尊崇度和荣誉感。
刘桂珍,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五区“爱国拥军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她常年义务照顾住在隔壁的退役军人家庭的独居老人,照料生活起居、关照出行安全,多次劝阻试图向老人推销保健品、理财产品的陌生人,将老人作为自己的亲人悉心照料,直到杨老90多岁高龄去世。加入“爱国拥军志愿者服务队”后,她积极为官兵纳鞋垫,并成为了志愿服务队的骨干。由她做的鞋垫占整个服务队的近十分之一,质量、数量在社区都排在第一名。在她的带动下,社区爱国拥军志愿者从当初的12名发展到40名,整个社区掀起了爱国拥军的新高潮。
张久良,雁翅镇乡村医生。他五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躬身基层真情服务军人军属。他不顾年迈的身体,每天步行6里地往返于河南台村为村民义诊。每次到村里他都会先找出60岁以上的退役军人和军属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他们检查身体。有的老兵行动不方便,他就上门去诊治、检查,为此他跑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对全村30多位老兵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在村里开设健康知识讲座,为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家属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建议。他坚守在清贫的乡村医生岗位上,数次放弃转行机会,用实际行动践行让军人军属“小病不出村”的庄严承诺。
门头沟区“最美双拥”系列模范人物之“最美军嫂”
高颖,育园小学教师。丈夫部队驻地在深山,两周才能回来一次。她刚生完孩子20多天就自己照顾孩子,同时还要照看患尿毒症20多年的老父亲,每周三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后来母亲又患上肾癌,她独自一人安排老人住院、手术,并将母亲接到家中照顾。一年前由于工作需要,丈夫被调到了辽宁阜新,离家更远了。但她始终给予默默的支持和积极的鼓励,从不拖丈夫的后腿。有了她的支持,丈夫工作出色,两次荣立三等功。
王靓,东辛房街道办事处社工。2015年7月初,王靓的公公检查出大肠腺癌需要住院治疗,此时又赶上爱人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马上到重庆就职,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毅然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回到门头沟当了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白天上完班,晚上安顿好女儿,再跑到医院照顾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丈夫撑起了半边天。王靓的奉献和牺牲也成就了丈夫,爱人在部队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优秀干部嘉奖等荣誉。
陈娟,区卫健委主任科员。与爱人结婚19年来,丈夫的说走就走、期归不归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预定的婚期两次被推迟。怀孕期间,丈夫参加比武竞赛,自己独自到医院体检,直到孩子出生没让丈夫请过一次假。丈夫在国外执行任务两年,自己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没让丈夫操过心。孩子初中升高中时丈夫参加战事演习,自己辅导孩子功课,送孩子进考场,没让丈夫担过心。丈夫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廉政干部、优秀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执行任务国家授予国家功勋勋章。
张敏,学兵训练队服务中心超市工作人员。作为军嫂,结婚13年来,小孩先后两次因疝气、阑尾炎住院做手术,她都没有要求丈夫回家帮忙,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丈夫长期在基层部队工作,一年的假期只有一个月,但她从无怨言,经常鼓励丈夫安心工作,丈夫也因为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荣立两次三等功,并被评为“爱军精武标兵”。此外,她还主动帮助战士补习文化课;积极主动为其他家属做思想工作,帮助化解家庭矛盾。
董丽婷,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教师。她是一名有着16年“嫂龄”的军嫂。丈夫因为工作需要,曾多次远航执行任务,经常参加训练和出差,每次她都是用自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2007年中秋节,2岁多的女儿生病住院近10天,她知道丈夫离不开岗位,一个人扛起照顾女儿的重任。2013年,婆婆病逝,丈夫在外执行护航任务,她只身料理老人后事。她是部队的“编外指导员”,每当部队战士思想有波动时,她都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她指导部队编排的《中国军魂》和《朋友再见》两首曲目在驻京海军部队歌咏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被丈夫所在部队聘为艺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