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亲在世,今年94岁了。母亲出生在旧社会,那辈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乱、贫困日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多。所以,母亲一辈子节衣缩食,老那么勤俭。
儿时就记得母亲身边有个针线笸箩,里头放着或长或短或弯或直的缝衣针、黑白两色儿的棉线和大小不一的扣子。一家人谁穿的衣服鞋袜破了,母亲就一针一线地缝补。直到她去世前几年,针线笸箩一直在她身边。
为一家老少缝缝补补,在母亲的心目中,好像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就像洗衣做饭、喂猪喂鸡,针线笸箩就是家当,就是依靠。没有针线笸箩,她心里就像缺了什么,日子也像过不下去了似的。母亲的针线笸箩里,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用了多年的剪子、顶针和黑白两色儿的针线,就是衣服上拆下来的旧扣子。另外,还有个包着碎布头的包袱。就是这些我们看似不值钱的东西,在母亲手里变得有了价值,破了扯了的衣服鞋袜被缝补齐整,家人穿上缝补好的衣袜,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早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没今天这么“高大上”,衣服鞋袜破了旧了扔掉再买新的。那年代普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鞋袜破了全是母亲忙里偷闲一针一线缝补,而且很多时候是晚上借着昏黄的灯光做针线活。母亲的针线活比不上缝纫机,但她仍然很讲究,缝补好了很受看。就说膝盖、胳膊肘和屁股蛋儿这几个地方,用的补丁颜色和衣服相近,补丁也都剪成椭圆或近似长方形的椭圆形状,针脚细小密实。
改革开放以来,家里的日子虽然没达到天天鲍鱼海参水平,不用再“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是没问题。日子好了,母亲的针线笸箩里的剪子、顶针、针线和扣子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她依然像看着宝贝似的守着她的针线笸箩,舍不得丢掉。她的勤俭习惯一如既往,自己的衣服鞋袜脏了拿肥皂洗洗,哪件衣服扯个口子开了线,还是拿起针线笸箩,找出针线戴上顶针,眯缝着眼睛一针一线地缝补,缝好后接着穿。“这不挺好?扔了怪可惜的。”她总这么说。
母亲去世后,我时常想起母亲用了几十年的那个针线笸箩。看上去,母亲的针线笸箩悄无声息,就那么个物件;实则它装着母亲对一家人的体贴关爱,装着一家人的冷暖。针线笸箩不仅陪伴了母亲几十年,而且陪着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日子。就像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所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切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 标题导航
- 穿过硝烟 看见你的底色
- 我区举办2021年科技周活动年科技周活动
- 区政协举办京西党建党史报告会
-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中央第一督导组下沉门头沟调研督导
- 天鸿控股来我区参观调研精品民宿建设情况
- 区领导与市电力公司领导座谈
- 区领导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并召开现场会
- 我区召开2021年防汛准备工作汇报会
- 市人大常委会“两条例”执法检查组来我区调研指导工作
- 合力推进“8+1”行动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 慰问演出走进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 门头沟区无障碍设施达标场所名录
- 4月文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结果通报
- 5月份第四周(5.17-5.23)河长制基本情况
- 北京市警务专业教官团来了
- 楼体保温层修好了 美观又安全
- 接种新冠疫苗 享受多重优惠
母亲的针线笸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