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爽)截至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两周年。两年来,我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健全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了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形成。
记者从区城管委了解到,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区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由6吨增加到51.17吨,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由0.61%上升到21%;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由326.82吨减少到244.74吨,可回收物分出率达到36%。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64个市级、115个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区城管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启动多轮宣传“入户、到人、进企”行动,实现入户宣传17万户、进企业1600家,宣传覆盖率基本达到100%,营造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社会氛围逐渐浓厚的同时,区城管委还持续规范设施管理,完善过程体系改造,让分类管理迅速落实落地。各相关单位严格对标对表,通过建设垃圾驿站、配置涂装收集车辆、改造垃圾楼标识、统筹规划收运线路等诸多举措,夯实全过程体系建设基础。
“我觉得这种垃圾投放模式挺好的,改善了社区的整体环境。原来这些垃圾桶都放在露天区域,一到夏天味道特别难闻。有了垃圾驿站和收集车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大家也更加主动分类投放垃圾了。”大峪街道德露苑社区居民孙祥林表示。
与此同时,各村居也因地制宜施良策,以硬件改造、科技手段、奖励机制、百姓诉求为切入点,结合各自实际,纷纷打造特色运行模式。
王平镇韭园村村民袁德君说:“现在,村里街道干净了,地上也没有垃圾了。国家掏钱帮我们上门收运垃圾,还有专门的分类指导员帮我们分好类,对我们整个村子和村民都是件好事。所以,我特别支持,我也积极参与。”
除了创新举措,多方督导、狠抓问题整改落实也成为垃圾分类管理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我区全面压实垃圾分类监督管理责任,建立“两巡查一抽查”机制和“日检查、周排名、周通报、月考核”机制,结合执法进社区、摄像头监控、垃圾分类专项督导检查等措施,不断督促垃圾分类纯净、桶前值守到位,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下一步,区城管委将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加快推进焦家坡厨余应急处理项目、农村就地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和督查考核,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全流程管控效能,全力以赴提升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效果。
- 标题导航
- 要把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 “云现场”加快审批速度办事效率提高了
- 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心投入使用
- 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态补水工作完成
- “静”下来的封控区“动”起来的热心人
- “门头沟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形成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 餐饮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停业整顿!
- 记者探访:大台街道如何落实“四件套”
- 非涉疫初三学生返校近一周 在校安全有保障
- 安全生产月:区光荣院狠抓防疫防灾防汛工作
- 防范非法集资“小课堂”
- 我区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 组织宣讲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 召开红白理事会会议
- 求职要“擦亮眼睛”以免误入非法集资犯罪团伙
“门头沟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