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燊)摩崖石刻、古道蹄窝……坐落在京西古道边的王平镇东石古岩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着质朴的明清古民居文化和古道文化,时代变迁的沧桑刻进了村庄的每个角落,让这座由古道客栈衍生的村庄,处处都透着历史的厚重。
“东石古岩以前叫石窟崖,传说跟周围山势和古道上的石窟有关系。”再过几个月就70周岁的张廷秀,是土生土长的东石古岩村人,对于这座村庄的热爱,既深沉、又厚重,“这个村的老祖宗是张氏兄弟,我们全村都是他们的后代,基本上没有外来人。”
东石古岩村建于明朝末年,古时紧邻京西古道,由于这段道路险峻特殊,道边石崖上又有刻有佛像的石刻碑文,故得名石佛岭古道。“我们村古时候可以说是相当繁华,京西古道以前是官道,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贾驼队,打西边儿进京都得路过这儿。”提起东石古岩村的历史,张廷秀满脸都是骄傲,“我们村古时有京西古道,抗战时期村边就有火车站,后来又修了公路,现在109国道从村前过,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交通枢纽了。但是,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也就没有了往日的繁花景象了。”
张廷秀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记者来到了村中心的一棵古槐树下:“这棵古槐树一直都在村中心的位置,以这里为界,村南是南院、村北是北院,当年老祖宗两兄弟分别居住两边。”顺着张廷秀手指的方向,错落有致的房屋排列,仍依稀可看出古时张氏兄弟宅院之大,明清时的老房子更是不少。
张廷秀引着我们来到村中一处古宅,坐在原本是宅门的廊道里介绍:“你看这过道儿顶上的房梁,一般人家都是三道梁,我们这是五道梁,还有这个方形的木框,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古时候只有家境比较优渥的富户才会做这个。”层层套套的宅院,虽然有不少房屋已经破败,但却依稀可看出旧时村庄的繁荣,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宅,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东石古岩村的历史故事。
“我们村的传说特别多,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传说就是,村里祖先带着孩子进城,正赶上一位皇太后出行,仪仗特别威风。小孩子没见过这个阵势,特别害怕不慎摔在轿前,顺嘴说了一声‘哎呀,我的妈呀’,当时皇太后在轿子里面说:‘不许吓唬小孩,这是我的义儿来了’。就这样,这位祖先就成了皇太后的‘义子’,当时还允许以后可以到皇宫去探望。”张廷秀说。
从村里出来,记者跟随张廷秀走上了京西古道上最为险峻的一段道路——石佛岭古道。因前段时间雨势频繁,一段古道护墙倒塌了,为确保人员安全,村里暂时封闭了古道。少了游人,野草就疯狂地蔓延开来,已经渐渐遮盖了古道。“没想到这些草长得这么快,回去得跟村委会说一声,早点清理。”一边走着,张廷秀嘴里一边轻声念叨,“我们小时候几乎天天上来玩儿,这条道上处处都有蹄窝,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印迹,从小家里大人就告诉我们不能破坏这些蹄窝,保护古道的意识,可以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石佛岭古道悬于崖壁之上,3米间宽的道路一侧是高耸的山体,另一侧就是几十米高的山崖,站在护墙边,抬眼远望,视线可蔓延到几公里外,山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陶醉其中。古道最西端的山体上,就是最著名的摩崖石刻,“这段古道修建的时候,发起人是一名僧人,石刻也是他制作的,上边记载了出工、出力的人名和修建过程,这个摩崖石刻的‘摩’,可能也跟佛教有关。”张廷秀介绍。
摩崖石刻上的碑文清晰可辨,一个个人名、一段段事记,与石碑和古道紧紧融合,为这座大山蒙上了历史的纱衣。站在古道上,张廷秀望着东边的东石古岩村说:“我们村的文化与这条古道可谓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最近听说区里正在建设‘一线四矿’,镇里也要好好开发古道资源,我们希望借着这股‘东风’,让这座传统村落有更多的机遇和未来。”
一座村庄一本书 半山古道忆乡愁
--记中国传统村落东石古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