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让大峪街道龙泉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刘爱红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基层工作中,我切身感受到地区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今年49岁的刘爱红,在基层一线做社区党组织书记已整整10年。这10年,让她从一名凭着热血干工作的新书记,成长为睿智沉稳的老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的政策、法规,这给我们社区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提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变化,刘爱红感慨地说:“记得刚当社区干部的时候,每天就是凭着激情和热血工作,居民反映的问题、难题全都揽在自己肩上,很多事情缺少政策依据不说,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平台和渠道,只能咬着牙办。”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法规、条例出台后,龙泉花园社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大党委,构建了上下贯通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将辖区内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百姓的力量和资源进行了统筹,发挥社区“轴心”作用,形成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龙泉花园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由于产权不明、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解决百姓难题的重担就压在了社区居委会身上。据刘爱红回忆,2019年,接诉即办工作刚启动没多久,社区里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有一次一栋居民楼2层住户家下水道反复冒水,拨打了社区的电话,刘爱红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赶到了居民家中,现场排查了情况。“当时特别难,一说出钱,好多人直接就关门,最后能够圆满解决,还多亏了党建协调会和大党委机制。”刘爱红说。
“社区里最多的就是家长里短,住得久了,邻里间、家人间难免磕磕碰碰,我作为社区里的‘大家长’,化解矛盾的任务也就自然落在了我身上。”社区治理是“法治”,也是“人治”,更是“爱治”,刘爱红正是以这种执着诠释着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决心。刘爱红说,“这10年,看着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生活得越来越开心,我感到特别高兴,无论是创城还是接诉即办,我们都把它当作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加以运用,也就能够让居民更加有幸福感、获得感。”


龙泉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刘爱红:
社区治理是“法治”更是“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