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蕊)本期,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副主任医师、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史秀丽,为大家讲解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防治的相关知识。
记者:病毒性肝炎都有哪些型别?各有什么特点?
史秀丽:肝炎病毒是一个大家族,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型别。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会引起急性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通过血液和性传播,可以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乙肝最常见。丁肝病毒的复制需要依靠乙肝病毒,二者合并感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较为严重的形式,可加速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或者丙肝,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记者: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丙肝?
史秀丽:丙肝多数为隐匿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体征,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比较轻,有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也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甚至有1/3的慢性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没有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但是丙肝病毒造成的肝损害是持续存在的,感染丙肝病毒后如不积极治疗,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丙肝,只有通过检测来实现。实验室通常是通过检测丙肝病毒抗体来进行筛查,单纯的抗体阳性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该进一步开展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来判定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也就是说只有核酸阳性才能确诊为丙肝病例。单纯的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目前已经治愈或者自愈了。
记者: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几种?
史秀丽:丙肝的传播途径有3种,分别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第一种血液传播是指通过输血、血制品和器官移植造成感染,或者是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造成传染。此外需要提示,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洞等也是丙肝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第二种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随着用血安全性的提高和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针具交换等措施,丙肝的血液传播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性传播已上升为主要传播途径,伴有其他性病,特别是感染HIV的患者,感染风险比一般人群会更高。
第三种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的时候可以传染给新生儿。
丙肝的传播途径只有以上3种,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性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饮水、共用餐具及水杯等接触都不会传染。
记者:丙肝感染者怎样才能确认自己的感染状况?目前,丙肝治疗效果如何?
史秀丽:成年人都应该做一次丙肝病毒的检测,临床上通过“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扩大丙肝患者的发现,对于发现的丙肝抗体阳性者要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对丙肝核酸阳性者及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避免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丙肝的特效药,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并且药物已经纳入医保。
目前,门头沟区正在对2004年以来报告过的丙肝病例进行梳理、调查,动员既往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丙肝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在此呼吁,请以往诊断过丙肝,近半年内没有做过丙肝病毒核酸检测的人员联系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联系电话69820704,该科室会提供一次免费的核酸检测,并指导核酸阳性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