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李辰坤)近日,作为全市首批9个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之一的大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样板间正式向公众开放,通过去医疗化的设计理念,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关怀与便利。
大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分为居室体验区、厨房餐厅体验区、工作站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巧妙地融入了适老化设计。
在居室体验区,智能家居照护系统等适老化设备一应俱全,并配有语音求救功能。厨房餐厅体验区,则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配置了电动升降柜、灵活转动的水龙头、适老化磁炉等设备,让老年人操作厨房设备更加轻松自如。在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OT作业评估、认知评估等方式,精准定位老年人需要的居家改造产品和辅助器具,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样板间还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的不同等级,配备了个性化的卫生间设施。
大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冯兰钧介绍:“适老化手盆有三个设计点,一是老人在洗脸、刷牙的时候提供一个抓扶和支撑;二是让轮椅老人可以自由进入;三是镜子可下调,让坐轮椅的老人也能照到全身。”
据了解,目前,大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主要面向街道、社区组织的参观团开放。如需参观,可拨打电话85958838进行预约。
冯兰钧还表示:“如居民家中想进行适老化改造,我们可安排专业团队进行上门评估,制定专属的改造方案,并负责具体安装和后期改造,所选适老化设施和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中心的生活管家也会教授老人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各类设施,定期对已改造完成的家庭进行回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讯(记者陈凯谢琪锦)自2020年起,我区大力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许多“悬空老人”实现了“一键下楼”。其中,大峪街道加装电梯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经成功加装电梯27部。
今年年初,大峪街道月季园东里小区又完成5部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作,72户居民告别了爬楼时代,家住9号楼1单元6层的居民杨保萍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75岁的杨保萍患有膝盖关节炎,每次上下楼对老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后,困扰她多年的上下楼难题迎刃而解。
“太高兴了,早就盼着能安电梯,没安电梯的时候我上一层楼就要歇一层,一天顶多下来两回。现在有了电梯,我随时就能下楼,真是为老百姓解决了切实的困难。”杨保萍说。
大峪街道月季园东里社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居多,加装电梯也一直是大家热议的民生话题。2020年,在区住建委、大峪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多方的共同推动下,月季园东里社区成为了我区首个加装电梯试点小区。5年来,共有24部加装电梯先后投入使用。
据了解,电梯加装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部分低层居民不同意加装,一些住户也担心噪声和采光问题。面对低层百姓的担忧和高层百姓的期盼,社区“两委”积极走访协调,邻里间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月季园东里社区党委书记孟岩说:“之前,居民反映电梯带来采光和噪音的问题,我们立即与施工单位商量沟通更换了方案,把前期电梯墙体白色板子都改成了透明玻璃、传送轴改成皮带,这样既不影响采光,也不会有噪音。”
目前,全区已有28部加装电梯投入使用,主要分布在大峪街道月季园东里社区、葡东小区、德露苑社区和城子街道广场社区4个社区,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