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王树善就招呼着几个伙计,拉着十几捆铁丝网进了山。此去,是为了进山养护防火路。
山中本没有路。3年前,王树善回到这里扫墓,此后,山中才有了这条防火路。
1984年,我区狮子沟6个村整体搬迁至沿河城,王树善自此离开生活了30余年的老村。2011年的冬天,已拥有一家工程建筑公司的王树善回狮子沟扫墓。此时,他已年过六旬。
老村已久无人居,似已与山林连成一片,只有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小道通往深处。许是久做工程,王树善蓦然意识到眼前有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山中无路,要是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很难灭火。“这么大一片山林,着了火可不得了。”王树善越想越后怕。
“得修一条路!”王树善下了决心。他从镇里找到区里,虽然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认为路该修,但预算中没有相关经费,修路的事儿只好放一放。
眼看着开春了,修路的事儿还没有进展,王树善着了急:“这儿要是进山探险的驴友带着火种,不慎失火,可就坏了!”王树善心一横,“这路,我自己修了!”
2012年2月17日,王树善租来3台挖掘机和1台推土机,又找了6位熟练的司机,一头扎进了山里。
机器一动,王树善蒙了:碎石土下全是坚硬的岩石,凿下去火星四溅,根本挖不动。王树善匆匆回家,把公司的事儿交代给家人,然后奔回山里。他知道,修路要打持久战了。
2月里,冬雪未消,春雪又至,大山深处,滴水成冰。每天,王树善和同伴们天不亮就进山,“轰轰轰”的机械声响彻山谷,凿岩机先把凸起的大石块儿凿碎,然后再用挖掘机将碎石铲到低洼处,最后用推土机推平,大家轮流作业,一点儿一点儿推进。最艰难的路段,一天推进还不到10米,挖出来的最大石块儿足有四五吨重。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劳作,只靠馒头、咸菜充饥。为修这条路,王树善半个月才从老村回趟家,光棉鞋就穿破了五六双。“你说你都60好几的人了,还这么折腾,图个啥!”妻子心疼老伴儿。王树善却只是笑笑,并不争辩,照样进山修路。
3个月后,“王树善防火路”修通了,宽4米,长12公里,填埋了9条沟,拐了55道弯儿,老村2400公顷自然林自此与山外联通。沿河城村的父老乡亲,自发地为“王树善防火路”举行通车仪式。坐在车里,顺着自己修的路进山,王树善笑得很畅快。
路修好了,家人以为这回王树善得歇歇了,没想到他一有空还是往山里跑。“现在,我的任务是养路!”他说。
走在防火路上,王树善看得十分仔细,哪里有坑洼,哪里有塌方,他都会找人来修修补补。这样的小修小补,3年来从未间断,王树善乐此不疲。“山中平安,大家平安,我就高兴。”
(通讯员 戴向明)
“这路,我自己修了!”
——记斋堂镇沿河城村村民王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