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人流拥挤,刘岩从门头沟区坐公交倒地铁过来,他走出地铁口就往国家图书馆走去。他这次来国图是取一个石碑拓片的复印件。
“碑文说明,民国时,东辛房修庙、兴学,这就是今天东辛房小学的雏形。”在图书馆里,刘岩拿到了复印件,“这个石碑对我们东辛房小学非常重要,它揭示了我们百年老校的缘起之谜,算是把校史明确了‘源头’。”
刘岩是我区东辛房小学的一名教师,他在传道授业之余,花了5年时间,从已经被历史湮没的残篇断简里整理出了一部小学校史。
修史一直是个大工程,而小小的东辛房小学的历史,整理起来也并不容易。1948年12月14日,是门头沟解放的历史性时刻,同时门头沟的历史文化也经历了一次大劫难。国民党军队败退的当天夜里,他们将窑神庙内镇公所内政府的所有档案付之一炬。当天夜里,很多周围的百姓都看到了耀眼的火光。刘岩说:“那把大火是我心里的痛,也让我整理校史时候非常头疼,没有真实有据的历史材料。我来国图复印拓片不难,难的是怎么知道在国图有拓片。”
起初,刘岩翻烂了22册的《门头沟文史》,跑遍了区档案馆、博物馆,抽丝剥茧,从中得到了有关学校历史的一些基础资料和进一步挖掘学校历史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他又往上追溯,尽可能找到更多的证据。寒来暑往,他的周末基本都是在区档案馆里度过。
档案馆留存了学校历史上的很多档案材料,时间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一直贯穿到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东辛房小学的历史,甚至是门头沟的教育史就像一条河流一样静静地在他的身边流淌,这里面有抗日战争时学校被毁的家国之痛,新中国成立时门头沟教育人的万丈豪情,也有抗美援朝时师生激情燃烧的奔走呼号,学校历任校长的苦心经营,在每次翻阅档案的过程中,刘岩的脑海里都浮现着当时的情景。
“每个周末,别人都出去旅游了,我就在档案馆里查资料坐一天,不觉得枯燥,那种穿越时空的静谧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在和一百年中那些为学校付出了辛勤汗水的前辈进行对话。”甚至当看到有关抗美援朝时学校师生奔走呼号的档案,他也会感同身受,热血沸腾,出了档案馆,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时间久了,越整理档案,发现的线索就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东辛房小学校园里曾经有两块老碑已经字迹不清了,后来,区文委为保护文物把碑拉走了,现在学校里也没人说得清这碑上说的是什么。刘岩在查阅资料中,偶然发现国家图书馆有这两块碑的清晰拓片,其中一块记录了东辛房村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修庙兴学的壮举,刘岩兴奋极了,几次来到国家图书馆,拿到了拓片复印件。石碑揭示了百年老校当年的缘起之谜,这也算是刘岩修校史最重要的收获。
有一套从1949年到1978年完整的教职员名册,也是刘岩泡在档案馆里发现并整理出来的。他说:“我想让为东辛房小学每一个流过汗的人的名字都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大梦想。”
刘岩从小酷爱历史,他在北京联合大学攻读历史系文物博物馆专业,对口的工作是博物馆的文物保管,他早将从事文博事业变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他的话说“历史已经融入血液之中”。但大学毕业时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几次和博物馆擦肩而过。就在修校史之前,刘岩在门头沟区事业单位招聘的公开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以超出第二名20多分的好成绩取得了门头沟区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机会。这个工作一直是刘岩向往的,通往理想的路已近在眼前,然而,现实工作的需要牵绊着他,还东辛房小学一个故事的梦想更让他割舍不下。
刘岩忘不了初来东辛房小学时,他和一起新来的年轻同事聊天,面对着挺立的老银杏树,曾经许下“还百年东小一个故事”的誓言。最终刘岩放弃了博物馆,选择留下。百年校庆的时候,东辛房小学推出的《东辛房小学百年发展概览》获得了校友们的称赞,大家纷纷感谢他为东辛房小学做了一件大事、好事。刘岩说:“一百年来这里的所有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护佑了东辛房这一方百年文脉,我有责任把他们的事情记录下来,我只是还这里一个故事,因为这是我对这所百年老校的一个承诺。”晓明/文本版图片均由金谊平摄
- 标题导航
- 高速公路不免费
- 我区纪检监察组织全覆盖
- 全力促进全区农村产业转型发展
- 幼儿园里庆端午
- 天气晴好 适宜出行
- 区领导与市电力公司座谈
- 加强与企业对接了解需求
- 保证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平稳推进
- 保护文化遗产 共享保护成果
- 区农业局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 1010所新建农民田间学校陆续开班所新建农民田间学校陆续开班
- 妙峰山镇推动地区劳动力就业
- 魏治云、韩志霞:生命的守护神
- 王平镇团委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
- 清水镇食药监管所开展“五整治”回头看专项检查
- 永定司法所进社区宣传专项法律
- 斋堂镇开展廉政宣讲活动
- 吕家坡村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
- 斋堂镇200名育龄妇女进行体检
刘岩:修东小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