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彦颖
“我们落坡岭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在这里居住的居民多数为老、弱、病、残人员。社区内各项设施相对落后,居住条件一般。社区共有5栋楼房、三处平房,现有人口344户64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175人,孤寡老人5户6人,空巢老人46户72人,很多居民都说我们是个‘多病’社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日前这样说。
近几年来,为“治好”社区的“毛病”,让社区老年居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落坡岭社区党支部确定了以“望、闻、问、切”的方式,及时诊出居民所需,让党员干部固定帮扶,更好地为老人和社区居民服务。
“望”在于频
社区的高龄居民李瑞香90岁了,虽然耳不聋眼不花,行动也很自如,但是子女都在外边工作,不经常回家,心里很孤独。
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党支部专门安排了社区党支部原书记来帮扶她,因为老支书与她都是一个村子的搬迁户,老人的脾气秉性、家中、子女等情况都非常了解。为排除老人的孤寂感,老支书每天都要到老人家中探望,和老人聊家常,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身体等情况。
据介绍,社区党支部每月都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居民群众中去了解结对户情况,真正做到“望”在于频。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帮扶对象都进行全面分析,并把他们的情况编入各类服务台帐。同时针对每个家庭和居民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开展具体的“一帮一”工作。根据党员干部自身特长,合理分配帮扶任务,真正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闻”源于情
“党支部要求所有的志愿者,对待帮扶对象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少了情感的帮扶,居民会觉得我们是走形式,不接地气,感受不到真正的帮助。”一位社区党员说。
社区居民王永禄、闫淑芹两位老人无儿无女,闫淑琴常年卧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王永禄体弱多病,身体已经有四处患上癌症,几乎是常年在医院过日子。为让他们安心过日子,社区党支部书记主动承担了帮助他们的任务,帮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做饭、拆洗衣物、擦玻璃等,还经常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慰问、送钱送物,对他们生活上予以照顾,情感上予以慰藉。
“问”显于绩
如今,社区党支部的35名党员干部分别与社区老党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结成了固定的帮扶对子,并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帮扶工作。社区党支部会定期对领到“一帮一”任务的干部实行回访制,要求社区干部每月都要到社区结对帮扶老人的家中询问帮扶情况,党支部也定期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征求意见。
为不断把帮扶工作做好,“问”显于绩。党支部对每名党员志愿者的帮扶工作都进行了详细记录,作为年终党员考核的依据。党支部还聘请被帮扶老人对党员的帮扶情况进行打分。如有特别需求的,支部将开会研究解决方案。
据了解,党支部还制定了《党员积分表》,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基本情况记录。二是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记录。三是党员服务积分记录。年底对每个党员的《党员积分表》记录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业绩突出人员进行表彰。
“切”行于章
目前,党员的“一帮一”工作逐渐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使社区党员干部能够长期坚持帮扶工作,“切”行于章。党支部建立了党员“一帮一”工作长效机制,要求党员定期摸清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每个月要对帮扶情况开展“回访”,以便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
此外,党支部还制定了“四必访”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帮扶对象住院或亡故必访、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伤害必访、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必访的要求。
社区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我们的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根植于社区实际的工作,形成一个切合实际的党建品牌,不断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 标题导航
- 我区为农户购买房屋保险
- 我区双拥工作红红火火
- 290290名青年参加征兵体检名青年参加征兵体检
- 本市将实行单双号限行 公车全天停驶80%%
- 区总工会职工体测健身指导中心启动
- 合作打造节能示范区
- 高度重视农口项目包装工作
- 我区与海外人才搭建产业交流平台
- 诊出居民所需及时为民服务
- 龙门新区一区举办趣味运动会
- 孤残儿童有了洗浴设备
- 上半年动物防疫任务完成
- 区妇联以家政服务培训促女性就业
- 芹峪口河北岔道两站签订跨区域联合治超协议
- 探索“三社联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 龙门新区三区举办知识讲座向家长分享教育孩子新理念
- 桥东社区发放中国红会捐赠物资
落坡岭社区采用“望 闻 问 切”方式
诊出居民所需及时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