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是门头沟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全力以赴促转型,聚精会神抓党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年来,我区妥善应对资源型产业退出的严峻挑战,积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面对经济总量不足、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等诸多不利因素,区委强化对经济工作的统筹把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预计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亿元,比2011年增长48.7%,年均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76亿元,比2011年增长64.6%,年均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8.3%,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3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0元,分别比2011年提高15538元、7913元。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完成石龙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园区企业的83%,园区整体面貌显著改善,迈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行列,实现了“传统工业园”向“高科技产业园”的转型。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批大型国企、央企及品牌企业落户我区,社会投资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通过“清理淘汰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调整疏解一批”,实现了低端产业“腾笼换鸟”。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健康产业,规划建设八大旅游景区组团,成立京西山水旅游投资公司,在全市率先设立京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山区产业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国内首创农村集体资产信托化经营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完成镇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五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极大提升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修复等工程,大规模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1.18%、64.27%。实施了永定河生态修复、5条城区排洪沟及89公里中小河道治理,水环境承载能力与防洪防涝能力全面提升。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污染控制“三条红线”,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水资源保护利用更加科学有效。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城乡环境管理工作委员会。扎实做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工作,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效果明显,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率在全市排名第二。开展大规模环境集中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卫生在全市考评中位居郊区前列,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区复审,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五年来,我区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下大力气填补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了地区发展承载能力。
高标准编制了“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一城一带三点多组团”的城乡空间格局,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举全区之力实施了全市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新增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目标,高水平推进新城规划建设,S1线组团等重点区域加速开发,现代化城市风貌初步形成。启动“三位一体”生态园林景观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大环境体系建设实现高位起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永定镇、龙泉镇通过棚户区改造与土地开发向城市化迈进,潭柘寺、军庄、斋堂等重点镇创新“一镇一企一策”模式推进整体开发,其他镇通过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实现特色发展。分类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洪水口、炭厂等精品旅游村,实施爨底下、灵水等古村落修缮保护工程。创新四种模式推进险村险户搬迁改造,涌现出“法城模式”等一批典型经验。
推动基础设施与北京大市政互联互通,长安街西延线、S1线即将通车,新城主路网总里程达112公里,108国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双大路二期、军温路即将动工,109国道新线高速路建设已列入市、区“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一批水电气热及垃圾处理设施,地区基础设施承载力显著增强。成立京西门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司,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
五年来,我区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努力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集中力量办好“为民办实事工程”,破解了永定河占地补偿等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引入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中高考成绩连续四年迈上新台阶,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控制在4.2%左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更加完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优化。
深化街道改革,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建设服务型街道和服务型社区,开展“参与式协商与社区微治理”模式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建立了61696156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及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三级工作体系,推进“三网融合”,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有效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了区体育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连续举办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永定河文化节等品牌文体活动,发布了《京西古道》大型纪录片,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
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区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圆满完成历年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敏感节点的安保维稳任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连续五年被评为“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发展,有力发挥了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坚持思想建党,落实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百姓宣讲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全区党建大培训工作体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区四大部门领导带头落实责任,建立党建履职手册,实施党建折子工程,健全“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区“四评一创”和农村“双向联评”工作,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区属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向区委述职工作,构建了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加强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市委、区委实施意见,以上率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实施改进作风“1+8”制度,营造了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发展氛围。
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纪实,完善了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领导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制定实施二级班子议事规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干部超职数配备整治及在企业兼职清理工作,干部监督工作持续加强。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强化基层党建,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和“五进农村”帮扶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村)报到,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全程纪实系统”,推行发展党员“双纪实”和党员登记制度,设立城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牛鼻子”,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五大体系”建设,实施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化管理,深入开展“纠风在行动”,实现区属纪检监察组织全覆盖,强化了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施“一案双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执纪审查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制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支持区法院、区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权力,司法改革取得新进展。召开区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北京市各民主党派重点支持我区发展“8+1”行动成效显著。坚持党管武装,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共历转型发展挑战 共证城乡面貌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