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斋堂镇沿河城村村民白文良,当地人无人不知,他17年如1日为村民们义务捎带诸如药品、酒、食用油等各类物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深山里的“义务快递员”。
大山里交通不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去一趟城区办事儿,来回170公里,山路难走,基本都是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来。后来通公交车后,路况好的时候也得耗上三四个小时,遇上雨雪天路况不好,公交车就会停运。这时候要遇上谁家往外送点儿东西,真能把人急坏!
作为村里惟一一个经常往外跑的“能人”,今年49岁的白文良从16年前买下第一辆农用车开始,就成为了沿河城周围几个村子的“义务快递员”:拉着给宋大爷的新彩电、帮王大妈修好的电饭锅、怀揣着给小吕孩子买的药……不管是捎大捎小,不管是谁找上门,白文良都是一句话:“捎呗。”前两年,白文良购买了面包车,每天去城区跑运输,顺便帮村里人捎带东西的次数就更多了。有一次,他甚至用面包车帮村里人捎回一车蜂窝煤,上上下下搬了好久不说,连车里也撒下了不少煤屑。
每天,白文良都将自家银灰色的厢式小货车擦拭干净,停在家门口。不一会儿,同村的村民就会带着货物匆匆赶来了,大家围聚在白文良的小货车前,挨个儿向他交代发货的注意事项。他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位村民的嘱托,一个早晨就能应七八份“订单”。白文良所居住的沿河城村地处深山区,仅到城区单程就要八九十公里,按一般快递的计价标准,跑这样一趟少说也要30多元钱,白文良这一个早上怎么也能挣个100多元钱。但白文良却说:“不要钱!义务的!咱又不是专业干这个的!再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就是顺道儿帮个忙的事儿。”
就这样清晨,他开着满载村民包裹的面包车出门,傍晚又把村民需要的生活用品捎带回家,一年365天,他有近300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在方便了村民的同时,白文良也成为了沟通山里人和山外人交流的纽带。久居深山的老人能在外孙出生的当天看到捎带回来的外孙的照片;坐月子的女儿也能在第一时间吃到家里捎来的土鸡蛋……村里人说:“捎东西找白文良,靠谱!”
除了捎带物品,白文良还帮邻居捎带过现金。数目最大的一次,是他帮邻居王怀女捎带了2万元现金。2010年,王怀女居住在城区的儿子买车差点钱,就让家里给凑,手头正有事儿的王怀女走不开,就想到了白文良。白文良二话没说,特意绕了路,当天就把钱送到,2万元分文不少。“2万元对于咱山里人算是一笔不少的钱,换了别人捎带我还真不放心呢,但白文良我绝对信得过!”说到白文良,王怀女竖起了大拇指。白文良说:“人家找到我,多半都是着急的事儿,我既然答应了救这个急,那就要想方设法地给办到了、办好了。”
帮人捎带东西这么多年,白文良最怕的就是捎到的东西没人取,耽误时间不说,担心怕把东西弄丢了。有时候当天没送到,次日还会接着送。这些年,捎带完东西后催人来取,白文良没少往里面搭电话费,但他从没对找他帮忙的人开过口。“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人找你帮忙是信得过你。”白文良笑着说。本报记者 史贺/文/摄


- 标题导航
- 军庄镇农民流行种植芽苗菜
- 规范广告牌匾创建示范大街
- 京西黄芩申报地理标志
- 区妇联四举措促进巧娘工作创新发展
- 全区多处景观列入“科普之旅”一日游线路
- 水闸新桥中修工程完工
- 石龙开发区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 城子街道宣讲拆迁安置法律常识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儿科成立雾化吸入治疗中心
- 保证百姓安全度汛
- 学生为偏远山区捐图书
- 我区市民被授予第十届“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称号
- 家用燃气小常识
- 家庭用电安全小常识
- 道路交通安全小常识
- 我区开建山水公园式景观节点
- 万佛堂村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 唱响新生活 文化进楼院
- 农村用电安全小常识
- 小手拉大手关爱送矿工
- 龙泉雾小学送课山西五台县
- 流动博物馆服务进校园
- 营造寄宿文化 创建温馨家园
- “香港未来之星”与大峪中学学子交流
- 区残联举行残疾人书画协会启动仪式
- 城子街道“四个结合”提高人口信息质量
- 大峪街道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
- 区残联三举措推进肢体残疾人家庭康复工作顺利开展
- 区人口计生委五项措施确保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工作
- 如何正确保养助听器
- 我区圆满完成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深山里的“义务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