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永)“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每年都惦记着我们……”日前,特困低保户王大爷一边高兴地从龙泉镇民政干部手中领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一边连声向区民政局捐赠中心工作人员道谢。这是日前笔者在我区向全区1000户特困家庭发放“爱心卡”免费兑换生活用品现场看到的温情一幕。
这只是我区开展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我区将不断加大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从群众最期盼、最急需的事情做起,相继出台救急难、临时救助办法、因病致贫救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底,让困难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社救兜底唱大戏困难群众有保障
社会救助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和社会广泛参与。为提高社会救助综合实效,我区建立了多个议事协调机制,建立了大社会救助体系,在民生托底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专人受理、相互协调,求助有门、救助及时”的救助模式,打通了救助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救助申请人与救助管理部门的高效对接,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效率。今年以来,为提升我区民生领域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救助效果和社会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市民政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兜底一批的原则,通过加强管理、创新举措,积极实施精准化社会救助,确保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顺利进行。区民政局依据《门头沟区临时救助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改变救助方式、简化救助程序,更加有效地发挥临时救助的补充作用。1月至5月,共为53户94人次因病、因灾等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0.13万元。截止5月底,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及城乡特困人员4490户769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435.39万元。
慈善救助暖人心紧贴需求实打实
今年,区慈善协会在广泛调研、积极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慈善救助项目。项目涉及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扶老助孤、助医助残、应急救助等方面,其中助老、助医、孤残、应急等常规救助项目4个,含10个子项目。“国创”、“潭柘寺僧团”、“双拥”基金项目3个,区工商联、爱眼协会定向捐赠项目2个,眼部健康、为老慈善服务项目2个。区慈善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区慈善项目经过了重新的整合,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首次纳入2个慈善服务项目,区爱眼协会免费为5100名小学生进行视力屈光普查并建立档案,并开展65场爱眼护眼健康知识讲座。北京祺捷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全区1500名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老人、独居老人进行家庭保洁服务和理发服务。增加的慈善服务项目使我区的慈善项目更加多元丰富,预计将有近万人的群众因此受益。二是设立慈善捐赠大病救助资金项目,将区民政局捐赠中心的救助职能与区慈善协会的救助作用有机结合,救助因患大病致贫的居民群众的力度明显增加,各种保险、救助后自费还在10万元以上的十五类大病患者将得到进一步的救助,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将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情系困境儿童打造避风港湾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措施,不断完善三级发现报告机制、两级问题解决机制、急难一站式速决机制和专业帮扶机制为一体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体系,努力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水平,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确保困境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回归校园。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聘请七彩昀社工所参与全区138名困境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工作,选派专业社工人员和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邻居,甚至所在村居委员会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困境家庭真实情况与迫切需求,针对每人的情况进行逐一评估分析,研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截至目前,共计入户42次,课业辅导3次、心理疏导81人次。同时,区民政局还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目前,该基金会正在按照协议的内容,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互动交流、经济资助等多种形式对我区困境儿童开展帮扶,截止目前,该基金会共出动志工496人次,发放帮扶金4万余元,累计帮扶困境未成年38人次。
让困难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我区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