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泛指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通行做法、礼仪、规矩、习惯和禁忌等,其中包含有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民间文化、宗教信仰等,反应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人们的思想感情、世界观、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文化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社会文明状态的一种标志。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风气、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门头沟民俗文化的特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多种因素,造成了门头沟居民来源构成的多样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以斋堂镇灵水村为例。灵水村自古以来就注重文化教育,因而文风昌盛,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高。在明清两代,许多人科考中举,故有“京西举人村”之称。因为村民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从而传承下来了一些良好的民俗民风。有的是灵水村前人首倡的,有些则是灵水村所独有的,流传了数百年,时今仍被村民所遵循着,在历史上曾为促进生产、和谐邻里、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其精神的核心就是“构建和谐”,至今仍有进步意义。
灵水村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民俗主要有:“君子不争、猪鸡圈养、水池三禁、核桃晚打、煤炭限采、共喝秋粥”等。每一项民俗所包含的内容和产生的意义都是十分深厚的。
二、门头沟民俗的文化价值
门头沟民俗保留下来的基本是明清以来的传统民俗,其中传承着古代的民俗遗存,又蕴含着各种民间信仰,民间文化的丰富营养。
千军台、庄户两村的古幡会闻名于世,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两村幡会举行互访活动,十五日,庄户村到千军台村去走会;十六日,千军台村到庄户村去走会。主会在村口迎接来访的一方,两支队伍合并成一路,共同进行走会表演。村民中在外边工作的年轻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是走会的时候必须要回来,参加走会活动。在活动中,音乐班、吵子会、大鼓会等演奏的“古幡乐”源自于古代军队的“军容执”,保留有许多古曲,记录为“工尺谱”,被称为是“民间音乐的活化石”。
斋堂镇柏峪村特有的民间戏曲秧歌戏,是明代驻守天津关的将士从河南老家带来的戏曲剧种,与斋堂当地民间戏小曲、山歌、方言相结合发展而成。这是一种舞台剧,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唱念做打舞,表演形式丰富,道白用斋堂方言,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之说。
柏峪秧歌戏与元曲有一定的联系,山坡羊、鹧鸪天、小令等元代曲牌,在秧歌戏中广泛使用。柏峪秧歌戏被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的专家,称为是“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2001年,门头沟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一本《京西民俗》,分为“生产习俗篇”“生活习俗篇”“人生篇”“岁时节令篇”“庙会篇”“民间艺术篇”6大部分,101个小项,概括性地介绍了门头沟的民俗文化内容。
三家店龙王庙的祭祀活动,从清顺治年间开
始,一直到1949年建国之前,历时300多年,长盛不衰。祭祀的主旨是“祈福纳祥”,表达了一种祈盼风调雨顺,河水安澜、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门头沟的采煤业,发轫于辽,兴盛于明清。京城百万军民爨炊都依赖西山煤炭。门头沟煤窖星罗棋布,仅门城镇就有400余座煤窑。上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煤业习俗。祭祀窑神是煤业民俗的集中体现,腊月十八是窑神爷生日,普天下在这一天祭祀煤窑之神,只有门城镇是腊月十七祭祀窑神。这一天是煤窑东伙的狂欢节,清晨各窑口张贴窑神画像,供上猪头,整鸡,糕点,水果等供品。窑主,经理,账房,窑工等依次叩拜,完毕之后,主持人问还有进香的没有,没有人应声,众人前拥,哄抢供品。将供桌掀翻,盘碗落地摔碎,众口一词“岁岁平安”燃放鞭炮后,众人欢宴。同日,窑业公会出资请戏班在窑神庙大戏楼唱大戏,各村民间花会前来助兴,各种商贩在此摆摊设点,劳累一年的工人们,看表演,置办年货。整个门头沟万人空巷,欢快娱乐,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
四、非遗项目多。
门头沟民俗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原始风貌保存较完整,许多项目都被纳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止到2016年底,门头沟区共有非遗项目43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4项,分别是京西太平鼓、妙峰山传统庙会、琉璃烧造技艺、千军台和庄户村古幡会。市级非遗项目8个、区级非遗项目31个。
太平鼓是一种以单面鼓为道具,以《太平年》为演唱曲调,以祈求太平为理念,以欢乐为目的的民间舞蹈艺术,广泛流行于北京、河北、东北等地区。清康熙年间传到了门头沟,从此在门头沟扎下了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打太平鼓有固定的套路,在门头沟区门城镇一带最流行的有十三套鼓,分别是:大搧艺、小搧艺、圆鼓、追鼓、夹篱笆、拉抽屉、串胡同、斗公鸡、摇头跪、四方斗、回香鼓、扑蝴蝶、走月牙,其中既有对舞也有群舞。
妙峰山娘娘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行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主要活动在山顶的娘娘庙内。历史上妙峰山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清代香火最盛,香客数十万。香会300余档。香会是民间的文化活动组织,保留和传承了许多的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民间手工艺的原生态。香会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具有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民众的自治能力和祈福禳灾、公议助善、谦和互助的精神。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顾颉刚等五位学者考察妙峰山庙会民俗活动,开启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新纪元,妙峰山也被誉为“中国民俗学发祥地”,许多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都是以妙峰山庙会为主题完成的。
元初,朝廷营建大都城,在琉璃渠村设立窑厂,为皇家烧造琉璃砖瓦构件。清代乾隆年间,城里的琉璃厂关闭,与琉璃渠窑厂合,琉璃渠窑厂成为了唯一的官窑厂,长期承造皇家琉璃用品。琉璃渠窑厂始终按照“营造法式”的规定烧制官式琉璃,烧造一件琉璃制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耗时50天左右。
千军台、庄户两村的古幡会,原名"天人吉祥盛会",是山村古代庙会的产物,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表演项目一是幡、二是乐,泛起之间,夹杂着各种民间花会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气势磅礴。队列中旗幡招展、秧歌扭动、古幡乐声音嘹亮,十分壮观。
- 标题导航
- 我区机构改革纪律监督一刻不停歇
- 扮靓村庄环境 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周年
- 第十九届灵水举人秋粥文化节举办
- 我区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区政府召开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推进会
- 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工作会
- 区人大大峪团代表开展年中集中活动
- 我区召开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专项工作会
- 普法点亮青少年暑期生活
- 曝光台
- 公厕改造施工用心回填新土居民放心
- 龙山家园二社区开展夏季饮食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
- 眼红他人赚钱快90后女子卖假货被判刑
- 区医院专业人员对公交职工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 树木断枝妨碍交通 及时清理确保畅通
民间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