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聚民
本报讯 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村民王兆存、白延琴夫妇,数十年如一日孝养男方双亲,白延琴更是堪称当代儿媳典范,在这几十年里,无怨无悔地为了家庭奔劳,为公婆竭尽孝心。
白延琴,河北邯郸人,1990年嫁给王兆存为妻,时年22岁。由于夫妻俩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婚后两人在当地养鸡场上班,家里日子甚是拮据。自结婚起,王兆存夫妇就将父母接到家里生活,当时家里只有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屋,一家吃喝洗睡都在里面。新婚的白延琴就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每日孝敬公婆,洗衣煮饭,从未有懈怠。王兆存是家里老六,上面有五个哥哥,大哥是矿工,老二身患残疾,三哥是村里的裁缝,四哥务农,五哥1986年在路边拖煤车卸货的时候不幸出车祸离世。兄弟六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也都生活紧困,幸得苍天垂怜,王兆存得遇相伴一生的贤妻。
王兆存夫妇自将老人接到家里供养之日起,就开始了20余年独立承担父母全部生活的责任,老实巴交的王兆存,从来没向哥哥们诉过苦说过难,而通情达理的白延琴,始终默默地承担一切,从没对丈夫抱怨过持家的艰辛。
1991年和1997年,两个可爱的女儿相继出生,既给家里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也让家里压力倍增。2008年,养鸡场倒闭了,这个贫寒艰难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上双亲年事已高逐渐多病,家里的经济负担空前紧张。白延琴到附近服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算上加班费大概有不到2000元的月收入。王兆存苦寻工作多日,才在城区的一个宾馆找到了一份月收入2000元夜班门卫的差事。夫妻俩惦念家里双亲,白天王兆存在家照顾父母,傍晚劳累的白延琴下班接到放学的小女儿,就立刻回家做饭,整晚在家照顾公婆。夫妻二人轮流值守,从未有一日轻松懈倦。
王兆存父亲心脏不好,并且人老了记忆力减退,常常是走到外面就找不到家,所以邻居们常能看到王兆存骑着单车接父亲回家。母亲前些年小腿曾患肿瘤,做了切除手术,因此身体也欠佳。父母二人每个月光药钱都得花不少,是王兆存夫妇本不多的收入中一项主要开支。白延琴是个有心的人,为了让父母吃到可口的饭菜,常把菜煮得软烂,平时给老人洗澡,也是充满细心和耐心。家里生活艰苦,一个月只能吃上两三次肉,白延琴却也能精打细算,让孩子们和公婆都能享受丰富多样的蔬菜和主食,但是眼角的皱纹,却一天天攀爬上她曾经美丽青春的脸庞。遇上偶尔公婆的不理解和小孩子气,白延琴也会耐心细致地哄哄公婆,让他们开心,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爸妈高兴,就是做儿女的最大的高兴。”
春去秋来,永定河水仍是这样缓缓流淌。白延琴和王兆存却一年一年老去,他们夫妇俩每天都会说些体己话,互相关心、互相支撑、互相心疼。他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家人、对乡亲,永远是微笑温暖的面容。
好人是终究有好报的。在王兆存夫妇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很乖巧优秀。大女儿如今是首师大的研究生,大学里勤工俭学,平日里已能贴补家用;小女儿在当地上高中,成绩十分拔尖。两位女儿周末回家,都会照顾老人,尽心尽孝,乡亲们都对这两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他们在永定镇购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平房,有独立的卧室、厕所和厨房,这让一家人已经很满足、很幸福了。生活一步步走向安稳丰润,高堂健在,儿女成才,还有比这更让人觉得美满的事情吗?
他们始终坚信:这世间纵然会有艰难困苦、会有辛酸生活,但只要一心向善,就一定会有好报。
- 标题导航
- 我区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
- 我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工作
- 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 我区深入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专项行动
- 深入各领域战线 发挥更大作用
- 区领导为北京中铁·西城项目开工奠基
- 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 要在保质中加快施工进度
- 全面提升未保预防工作水平
- 爨柏景区治“堵”初见成效
- 环雁翅户外骑行百里健康绿道项目通过专家论证
- 认真履行监督责任 努力为国企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 区工商分局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加强廉洁自律思想教育
- 区工商分局成立志愿服务队
- 农口系统举办“最美北京人”百姓宣讲活动
- 妙峰山镇综合安检保平安
- 龙泉镇宣传公共卫生安全
- 孝义感动人心的王兆存夫妇
孝义感动人心的王兆存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