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欣皓张修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公交线路和规模的日益扩充,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从两轮的自行车过渡到了乘坐公共交通,进而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私家车出行。随着交通出行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人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为便捷。
自行车作为过去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其中“二八大梁”更是50后、60后青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自行车的前梁与后座则是70后、80后对父母年轻岁月里最温暖的记忆。
从过去单纯的代步、载重功能,到如今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的多项用途;从以前最流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到现在年轻人展示个性的载体,自行车承载着美好的回忆,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如果说自行车满足的是人们短途出行的需求,那公交车就为人们长途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最早的336路和326路跨区公交车,再到如今蛛网般纵横交错的公交线路,公交车已经成为我区连接城市中心区的客运廊桥,科技更是为公共交通插上了快捷的翅膀,极大满足了百姓的出行需求。
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坐公交车是干等,现在可以通过网上APP查询公交的实时位置,特别是遇上冬夏的极端天气,不用干等受罪,又方便又准时。”
“现在,我们坐公交车想去哪里都可以,而且还减少了换乘次数。像我们早起上班,上车还能睡一会儿,不用换乘直接就到公司附近了,很方便。”
现如今,车次多、线路广已经成为城市公交的一张金名片,越来越多公交站点覆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圈。在地面公共交通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给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选择。
2017年,S1线的通车不仅满足了我区百姓搭乘地铁出行的需求,也提升了乘客的乘坐感受。作为北京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S1线为京西地区居民出行增质提速。目前,S1线与6号线金安桥站相连,站内换乘使上班一族的通勤时间得以保障。
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不仅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黑石路、军温路、莲石路、阜石路、长安街西延线相继建成并通车,一条条宽阔的城市公路,进一步拉近了我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自驾出行也让生活更加便利。
截至2020年底,我区机动车保有量共10.4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9.3万辆。
依托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区道路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不断延伸,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公共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市民迈进小康生活按下了加速键。
- 标题导航
- 交通工具变迁史:高效出行为小康生活按下加速键
- 军旗,从这里升起
- 这里,始终是英雄的城市
- 区人武部党委(扩大)会暨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召开
- 我区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云端课堂”开班
- 区委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
- 区领导到竞业达公司和华为公司调研
- 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
- 潭柘寺镇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承诺大会
- 不负春光 邂逅诗意中门寺生态园
- 21天打卡 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 公路建设者为山区学生献爱心
- 军庄镇积极推进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 “8+1”行动助力新冠疫苗接种
- 我区老干部大学大峪分校挂牌成立
- “接诉即办”移植树木解民忧
- 顽皮小猴闹乡村多次捕获终成功
- 独居老人家水管爆裂 紧急抢险获百姓称赞
交通工具变迁史:高效出行为小康生活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