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宛县游击大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八年抗战的铁血征程中,昌宛县游击大队培养了一大批抗日英雄,鲁鸣就是其中之一。
鲁鸣是土生土长的斋堂人,原名谭潾。1937年卢沟桥事变,不满15岁的鲁鸣便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参军入党,走上光荣的革命旅程。参军后,进入邓华支队随营学校训练学习。此后,一直随主力部队征战在抗日前线,从冀东暴动到百团大战,经历了一次次血雨腥风的洗礼,鲁鸣迅速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指挥员。
1942年底,活跃在京西斋堂川的昌宛县游击大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队队长刘玉昆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离开了部队;大队政委史梦兰因工作需要,将要调离昌宛县;武器物资匮乏、兵力不足、队员伤病等长期困扰部队发展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彻底解决,而战争已进入反攻决战的时刻。面对重重困难,昌宛县游击大队队员的情绪开始焦虑、低迷,参战激情有所减弱……为尽快把昌宛县游击大队调整到反攻决战的状态,经昌宛县委和平西军分区研究决定,调鲁鸣同志任昌宛县游击大队政委,并主持昌宛县游击大队的全面工作。
1943年初,鲁鸣从河北省涞水县福山口村的平西军分区政治部出发,直奔柏峪后山的石塘——昌宛县游击大队的驻地,开始了他昌宛县游击大队政委的生涯。
做政治工作出身的鲁鸣,是从战火纷飞的战场磨练出来的。别看年轻,却经验丰富。因为昌宛县游击大队队员大多都是当地人,鲁鸣到部队后,一方面主动与大家拉家常,建立感情。另一方面,深入浅出地给大家宣传抗战的形势和任务,增加大家的信心,调动大家参战的热情和斗志。同时,鲁鸣心里明白,只有带领部队能打、会打、打胜仗才是硬道理,才能提高大家对自己的认可度。于是,鲁鸣找到县委敌工部长韩晓照寻求帮助,从中得知沿河城里日本人修同塘铁路的机关有一个护路武装的军火仓库,存有一批武器弹药。鲁鸣决定袭击军火库,解决昌宛县游击大队武器物资不足的困难。
此后不久的一个深夜,鲁鸣带着昌宛县游击大队从驻地出发,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沿河城外。按照约定的联络信号,内线为昌宛县游击大队打开了城门,突击队来到敌人仓库外面,搭人梯很快从房顶跳进院子,冲进屋内。毫无防备的敌人来不及反抗,便死在突击队员的刺刀之下。预备队也进入院内同突击队一起把仓库内的弹药全部背上,满怀胜利喜悦撤出了沿河城。
这次战斗,昌宛县游击大队无一伤亡,而且没费一粒子弹就消灭了鬼子一个班,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手枪十几支,子弹15000多发,不但解决了昌宛县游击大队武器匮乏的问题,还上交军分区一部分。此后,鲁鸣又领着昌宛县游击大队取得了李家庄、柏峪、大安山等几次战斗的胜利。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是对昌宛县游击大队队员的一个鼓舞、对昌宛县游击大队队伍的一次扩充、对昌宛县游击大队指战员战斗力的一个提升、一次反攻前最好的战前动员。经过一年的调整,鲁鸣与昌宛县游击大队融为一体,昌宛县游击大队雄风再振并得到了平西军分区领导的赏识和重视。军分区决定以昌宛县游击大队为基础,成立平西军分区第一支县支队。1943年末,昌宛县游击大队升格为县支队,纳入主力部队,由主力部队九团政治处主任孔瑞云兼任政委,鲁鸣任副政委。这是平西军分区的第一个县支队,鲁鸣带领着支队走上了新的征程……
全国解放后,鲁鸣曾赴苏联学习,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1983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离休,为正军职,享受正大军区职疗待遇,2008年在南昌逝世,享年83岁。
区档案史志馆/供稿
- 标题导航
- 我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攻坚冲刺动员誓师大会
- 淬火成钢铸军魂
- 一床棉絮·古田会议·党建密码
- 区委党校创新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形式
- 区委综合考评委召开全体会议
- 区政府召开全区审计工作会
- 流动收集+固定驿站德露苑社区试行垃圾分类新模式
- 从斋堂川走出的抗日英雄
- 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项目第六工区多点开花
- 南路一社区强化引导 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 4月份第三周(4.12-4.18)河长制基本情况
- 91岁老党员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 区红十字会新冠疫苗接种宣讲进社区
- 大兴区来我区参观交流精品民宿经营建设
- 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 青年送医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医务志愿者在行动
从斋堂川走出的抗日英雄
——记昌宛县游击大队政委鲁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