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茹
从事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工作已近百日,原本让我厌恶且不愿靠近的垃圾桶却与我有了十分亲密且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从一个每天站老远就将垃圾袋投向垃圾桶的“篮球运动员”,转变为亲手接过别人手里的垃圾,随后检查、分类、指导投放的专业指导员。角色的转变促使我观念的改变,使之有了行为的改变。
夏天的傍晚蚊虫肆虐,每天下午六点前给还未下班的老伴把饭菜做好,放在锅里捂着,我便出了家门。佩戴好口罩,戴上胶皮手套,穿好工作服,已是一身大汗。来到岗前的第一件事,将4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全部打开,对桶内投放情况逐一检查,并将错投误放的垃圾一一归位。尽管出门前浑身上下已洒满驱蚊水,但依然抵挡不了蚊虫的攻击,每天都会被饥饿的蚊虫咬上几个大包,奇痒难忍。因天气炎热,厨余垃圾桶散发出一股股发酵后酸腐的味道,令人作呕,站在桶前着实有些度日如年的感觉。
“大姐辛苦了,白天站岗执勤,晚上垃圾分类,一定要注意身体呀。”过往的居民,熟悉的不熟悉的,相识的不相识的,一句句一声声关心的话语,一个个理解的眼神,给了我鼓励,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力量。
虽然社区对垃圾分类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印发的宣传品也已发放到户,还为每户家庭发放了垃圾桶及塑料袋等等,但人们的分类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各家各户常年养成的混装习惯一直难以改变。因此,一 开始我们只能一边宣传讲解,一边对每一位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垃圾过目,对分类准确投放正确的居民给予鼓励并表示感谢。一号楼就有一位大哥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我们给他拍了照片在居民当中广泛宣传。同时二号楼也有一位居民为了减少垃圾袋的使用特意买了一个小塑料桶,放厨余垃圾。每天倒完垃圾后回家用清水一冲便可继续使用。对这种行为我们也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在居民中进行推广。
对分类工作不以为然,或模糊不清的居民给予耐心讲解及指导。小区内有一户底商,一天晚上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拎着一大袋子垃圾走到桶旁正要往绿色厨余垃圾桶内投放,“师傅慢来,让我看看,您这样扔可不行。这些塑料袋、餐巾纸、餐盒应该扔到黑色垃圾桶内,它们属于其它垃圾,喝完水后干净的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应放在蓝色回收桶内。其余的剩菜剩饭、瓜果皮核才能扔到绿色垃圾桶内,它们是厨余垃圾。别看这些垃圾不起眼,它们可是宝贝,送到回收厂后其它垃圾可用于发电,厨余垃圾可生产肥料支援农业生产,既减少了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使用,也减少了因此造成的土地及水源的污染,是一件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您看,咱们手中的垃圾通过正确分类是不是变废为宝了?现在政府提倡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我们大家应该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眼下做起。”听到这儿,小伙子连连点头,从那天起这家商户再也没有错投错放过垃圾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类指导,发现很多家庭对分类工作虽然有了认识但分类准确度欠缺。比如,家庭日常用的1号、5号、7号电池属于其它垃圾,但大多数人把它当成了有害垃圾,扔进了红色桶内,厨房用完的油桶、酱油、醋瓶以及喝完的牛奶、酸奶包装等,扔进了蓝色垃圾桶,其实这些被污染过的瓶子包装等,属于其它垃圾应扔进黑色垃圾桶内。我利用宣传展板的形式将这些容易混淆的垃圾分类知识写好放在醒目的地方一一展示出来,让过往的居民观看加强记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此次垃圾分类指导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远而又漫长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需要我们每一位指导员用心用行动来帮助影响大家,希望社区居民人人把自己当成垃圾分类指导员,形成参与垃圾分类光荣的新风尚。让广大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入脑入心,最后融入于行动之中。作为一名退休党员,理应在垃圾分类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尽一点微薄之力。我坚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 标题导航
- 立足岗位扎实为民服务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烦心事
- 追忆东北抗联真英雄
- 公益诉讼:检察官守护京西绿水青山
- 区领导带队检查“创城”工作开展情况
- 区政府召开重点单位“接诉即办”专题调度会
- 中国光大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来我区调研座谈
- 区人大就《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价值体现和实践要求
- 清水花谷鲜花争相绽放
- 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刘玉昆
- 区委老干部局搭建四个服务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区教委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
-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团区委开展新青年城市体验营系列活动
- 童心向党颂百年
爱上“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