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冬天要学大寨,在山坡上扶唇垒堰修梯田。夏天,庄稼地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在三夏时节,社员们很早就去地里割麦子。他们弯腰躬背不停的挥舞着镰刀,上面烈日当头,周围麦芒刺身,还要争分夺秒,龙口夺粮,劳累可想而知。
农谚云:春争日,夏争时。夏天雨水多,地里杂草从生,如果不及时锄地,玉米苗就会被荒芜。为了早日完成锄草任务,那年生产队组织了一帮大青年,不等夏收结束就开始锄地抢荒。青年组组长由队委会指定,组长很能干,他在前面领锄,大家在后面紧紧追赶,每个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右手锄地,左手拔草,连擦汗的功夫都没有。组长不时的站起来检查锄地质量。我们光着膀子,头顶烈日,手握小锄,身子一蹲三折。快到晌午的时候,我已是满脸通红,饥渴难耐,时不时的伸长脖子遥望田间小道,盼望着快点把绿豆汤送来。那时,我刚刚开始参加农业劳动,劳累一天,感觉浑身腰酸腿疼,但是,很快我就适应了这种劳动氛围,愣是坚持了下来。
夏锄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活茬。如果没有亲自在闷热的大田里干过,很难能体会出其中的艰苦。首先是热,差不多每天的最高温度都在35°左右。在这样的高温下,社员们为什么不休息呢?主要是因为雨水充沛,玉米苗第一遍还没锄完,刚锄过的地又长出了杂草,所以社员们要冒着酷暑给玉米连锄两遍。另外,刚刚锄掉的杂草,不经过太阳暴晒,很容易复活。所以社员们必须在阳光下争分夺秒的锄地。尽管天气炎热,他们也不会放弃这段最佳的灭草时间。
由于玉米间作在小麦垅内,麦收后地里留有半尺长的麦茬,所以锄地时麦茬很容易扎手,特别是锄第一遍。再加上玉米苗上有露水珠,干不上多长时间,你的半截裤腿和鞋子上就会被弄湿、弄脏,满身是土。晚上收工的时候,手上,胳膊上划出了很多的血道子,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些发怵。
劳动之余,我还听到了很多歌曲,在当时全社会都响彻着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的环境里,唱这些歌曲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这种表现男女爱情、曲调优美的歌曲,很受年轻人的喜爱。最流行的有《芦笙恋歌》《敖包相会》等。当时,生产队里还发生了一起“政治事件”。青年组里有一位老大哥,初中毕业回乡务农,会唱这些爱情歌曲,由于家庭成分较高,所以在一般场合下,他不愿意唱这些歌曲。但是经不住年轻人的多次央求,他不但唱给年轻人听,还教给年轻人唱。后来被革委会知道了。在一次民兵大会上,他站在台上遭到了批斗,罪名是:利用歌曲拉拢腐蚀青少年。还好,因为老大哥为人老实,人缘也好,领导只对他进行了这一次简单的批斗,以后就再也没有为难他。
往事悠悠,如今我又一次铺开这记忆的画卷,回顾那些峥嵘岁月。时光带走了岁月,却带不走青春的记忆。岁月抹去了容颜,却抹不走回忆的心境。
- 标题导航
- 北京精雕走出北京 成为世界精雕“大腕”
-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一带一路”行动平台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代表来我区参观考察
- 昔日煤窑变花谷又添露营新项目
- 我区打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 区农业农村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 履行国企责任助力创城为地区百姓营造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
- 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一)
- 弘扬七夕传统文化树立家庭文明新风
- 清水镇开展“七夕”联谊活动
- 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举办“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活动
-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学习
- “四史”宣讲进企业
- 听讲座 签承诺书争做诚实守信门头沟人
- 门头沟区交通安全工作部门联席会办公室关于对交通安全隐患单位的通报
三夏时节忆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