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炭厂村
低收入帮扶产业加工
东胡林村试种黍子
下清水谷子
黄安坨村民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认真按照中央、市、区“三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紧乘“紫气东来门头沟”之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乡村建设新模式、农民增收新路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改造、垃圾治理等美丽乡村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区基本实现农村公厕户厕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不落地”全覆盖,累计改造农村地区公厕486座、户厕4465户;创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1个;建成镇级再生水厂9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62座,铺设污水管网380公里,荣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坚持规划先行,积极协调推进“百师进百村”活动,全区138个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简本)及实施方案全部获批复,并通过“一村一策”开展15个示范村建设,推动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形成4条主线、4个片区,在“业兴、村美、宜居、民富”上初步形成示范。累计完成29个村险村搬迁改造,有序推动新一轮9个村山区农民搬迁工作。完成63个村清洁取暖改造,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加快补齐山区电力基础设施短板,为解决我区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问题奠定基础。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统筹推进,落实区级巡查、通报、督办、约谈、曝光、考核和奖惩七项机制,实现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在全市历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考核中排名始终位居前列,获评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是全市首批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加强12个国家级、14个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为全市唯一入选财政部、住建部“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的区。出台《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等文件,构建“一水系八沟,古道联百村”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总体空间格局。
大力发展精品休闲农业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通过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发挥政策集合效应,合力探索推进一条具有门头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道路。2021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收入8139.37万元,同比增长68.36%,总接待人次482259人,同比增长45.97%。依托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深度开发观光休闲、市民菜园、农事体验、特色美食等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累计建成市级星级休闲农业园区12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11个,3道特色美食获评首批北京市乡村特色原创美食。谷山村景区、妙峰骑行小镇、清水花谷等一批业态丰富、主题鲜明、农业文化丰厚、农产品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不断涌现。“灵山绿产”等5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北京优农”品牌目录。积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以多元素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产业,成功打响“门头沟小院”品牌,目前全区“门头沟小院”已发展到80家,覆盖55个村,累计盘活闲置农宅374套,总体接待能力超过1000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常态化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巡查,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持续推动特色农产品在地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对京白梨老梨树、妙峰山玫瑰、雁翅苹果等传统农产品进行提质增效,示范推广种植高山芦笋、藜麦、奇异莓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推动农业与科普研学、农事体验、健康养生、劳动教育、商务会展及文旅、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休闲综合体”,形成了“一条永定河休闲体验带、三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六大休闲农业体验区”的空间布局。
巩固拓展脱低增收成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强化统筹谋划,带头入户“访贫、问情”,落实“六个一”结对帮扶机制,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对接台账,高质量打赢了低收入帮扶攻坚战,45个低收入村全部如期脱低“摘帽”,4400余户低收入农户实现稳定脱低。聚焦线上边缘户、返低风险户等重点人群,加大产业带动、促进就业、综合性保障、基金帮扶等政策落实力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煤改清洁能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项目用工,充分吸纳本地农民参与,累计带动4000余人就业增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方案,强化机制建设与政策保障,严格工作程序开展“动态管理+动态监测”。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民宿”发展,统筹中央、市级资金5700余万元,发展71个产业项目,做好常态监管与资金使用效益指导,并集成15家市级帮扶单位、54家区级帮扶单位及西城区结对协作帮扶力量,有序推动5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积极推广以探索建立村集体“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沟域红色资源集中成片合作共建的“田庄模式”,自主创新整合集体资源发展旅游,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股民分红的“炭厂模式”,以及深挖绿色资源发展民宿经济,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带动村民共富的“洪水口模式”等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全面开展乡村精细化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村“两委”干部待遇提升有关政策,联合区委组织部稳步开展7个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研究建立村“两委”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督促镇村规范村规民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抓实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培训教育,推进村级后备人才星火计划,实现每村储备至少2名后备人才。积极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等参评各类先进,不断增强地区人才影响力。发挥积分制、清单制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议事协商、矛盾纠纷化解、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王平镇东马各庄村“德马行储蓄所”、龙泉镇城子村“五彩微中心”等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斋堂镇马栏村、雁翅镇田庄村、妙峰山镇涧沟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结合北京农民艺术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统筹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下一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将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全区“三农”工作实际,坚持“一沟域一特色、一村庄一场景”,积极推动山区与城区、园区联动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