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森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它起源于古代的春帖,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希望。“福”字为形声字,在汉语中,为幸福、福气之意,从字面分析:“福”字的左侧为“示”部,“示”为言说、示意、表示之意;右侧,上面的一横表示“平安”之意,“田”字为“四口”,加上面一个“口”字,共为“五”口,指“父母、夫妻与孩子”(孩子为泛指),五口之家(或说一家三代)平平安安就是“福”。另一解释为:左侧“一”字表示平安,“口”为人口,“田”指田地,“示”具有祈祷、祷告之意,祈祷有人有田平平安安,这就是“福”。“福”字除与“幸”字连成“幸福”之外,又常组成“福寿”“福禄”等美好的词汇。
春节贴“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粘贴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传说,汉族民间贴“福”之风开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那丑陋、粗俗的老婆也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
门头沟是北京市古村保存最多的一个区,留下了许多古建民居。在古宅的影壁上,许多都写有“福”字,并且艺术化。有的在“福”字左右角画上两只蝙蝠,寓意“遍地有福”;有的把“福”字图案化,用鹿头或寿星头或桃子等吉祥纹样组合而成,极富情趣和艺术化,寓含人们对福禄寿的追求和向往。笔者曾见到一个福字,是由鹿、蝙蝠、仙鹤组成的,非常漂亮。“鹿”者禄也;“蝠”乃民之福。寓意“福禄相连,富贵绵长”;字的右上部画了一只仙鹤的头颈及腾空的祥云,接上一个工工整整的“田”字,腾空的仙鹤象征着长寿,而“田”字则代表着田产、土地、农耕等多层含义,其多变的字形更是表现出人们对土地所有权的向往和依赖心理。总览全图,不难让人想起世人对“福自田边起,寿从地上升,有了爵禄,不忘农耕”这种幸福生活的向往。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汉族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因为它是一种吉利的象征。
前几年,民间出现了一种福字倒贴的做法,意思是“福到了”。其实这是一种伪民俗,福字“倒”贴,是“倒”而不是到。“倒”字并不具有“到了”“到达”的意向,乃是倒出去了,倒掉
了之意,“福字倒贴”极不吉利。
明清时期各种书籍不见记载,民
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前,也从没有
这种做法。
有人说“福字倒贴”来自于恭王府,有一年春节,恭王府的一个仆役不认识字,把“福”字贴倒了,恭亲王很生气,要处罚他,另一个仆役说:“福到了,大吉大利。”另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的故宫博物院。一个小太监把福字贴到了,慈禧太后很生气,要杀掉这个小太监,大太监李连英说:“福到了,大吉大利。”这个故事不知道是谁编造出来的,你可以到恭王府、故宫去看看,那么多的福字,没有一个是倒贴的,可以说,这个故事纯属臆造。
过去老百姓认为,“文字”乃是圣人所作,记述的是圣人之言,因而对于文字极其尊重,原来在妙峰山庙会期间,有一个“惜字纸老会”,会众专门捡拾丢弃在地上的字纸,集中起来烧掉。因为文字乃神圣之物,岂能落在地上,任人踩踏呢?人们惜字如此,岂能把“福”字视为儿戏,倒着贴呢?
- 标题导航
- 新春氛围“拉满”“龙元素”装饰扮靓门头沟
- 门头沟区委召开2023年度镇(街道)系统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
- 门头沟区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
- 新居里过新年!门头沟首个整村异地安置村“交钥匙”
- 门头沟区召开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誓师大会
- 市区领导听取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重点项目设计方案汇报
- 消防力量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实战演练
- 强化日常巡查 确保森林防灭火安全
- 白瀑云景恢复运营
- 区公安分局交通支队持续整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
- 严管理 强宣传筑牢社区“防火墙”
- 门头沟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主任翟颖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 门头沟区举办先进模范事迹主题展览
- 潭柘寺镇解决百姓如厕难
- 及时恢复照明消除安全隐患
- 增设“通医公交”专线方便百姓就医出行
春节贴“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