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标识](/uploads/paper/1781/20240328214005207627.jpg)
一、品牌标识
象征着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坚持“红色门头沟”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我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转型发展奉献红色科信力量。
二、创建背景
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紧紧围绕科技强区发展战略,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聚焦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新产业发展、服务民生等领域,积极打造符合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发展和自身特色的“红色科信铁军”党建品牌。
三、主要做法
一是党建+人才培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党管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红色人才“蓄水池”,开展“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训10余期600多人次。完成4批31人次的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评价工作,持续强化服务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专家工作站等培育“党建+科信”红色农业技术人才,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林果院开展合作,开展柔性人才引进,推动军庄镇孟悟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的“金招牌”。坚持把党建引领植入高新技术企业、特色农业新品引种等实际业务工作中,夯实科技强区人才队伍基础。
二是党建+产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坚持抓党建促“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打造重点领域“党建、产业、创新、人才、政策、资金”六链集成体系,构建符合我区功能定位的“专精特新”产业生态,支持北京中关村京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北京市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市级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发挥党建引领“红色磁场”作用,2023年底,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459家,同比增长4.8%;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16家,科技类企业孵化空间14个,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达到129家,为打造“专精特新门头沟”贡献力量。
三是党建+智慧城市,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聚焦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党建引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础设施建设,当好智慧城市建设“红引擎”。通过党建引领,从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细分领域入手,协同各部门有序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累计建成新型5G基站590座,覆盖我区大部分重点地区,为我区“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三大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通信基础。
四是党建+民生保障,筑牢红色科信长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积极组织抢险力量,全力实现“四通一保”。通过紧急调配背包站、应急通讯车、无人机等,开展应急通信恢复保障,同步做好失联村受灾情况探查工作。经过8个昼夜的奋战,我区受灾村手机通讯信号全面恢复。在灾后重建中,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更是将民生保障放在首位,先后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灾后重建成套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园灾后重建与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项目、安全应急小屋项目。将“民生保障、产业恢复、防灾减灾”一体布局、全面推进,为我区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科信力量。
四、创建成效
一是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更突出,在各类活动和服务中响亮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让企业和群众看到党组织不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更是企业和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使党员、群众和企业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的领导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二是增强了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唱戏、多方参与”,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中,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为职工排忧解难,拉近了党组织与企业、干部群众的距离,使企业价值和党员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同。让企业、党员干部在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三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效果更突出。坚持把“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贯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服务民生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推荐单位:区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