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镇上召开的振兴乡村展新貌座谈会上,大家说了很多:农民现在腰包鼓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村通了柏油马路,村庄已是花香鸟语……我补充了一点,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改变了几千年来落后的饮水条件。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村有三眼古老的辘轳井,供全村人及牲畜饮水,分布在村东、村西和村中。我家住村西,紧挨着水井,每天拂晓,天刚蒙亮,就会听见水筲下井碰撞井壁而发出哐啷、哐啷的撞击声。灌满水后,摇动辘轳发出“吱吱呀呀”的摩擦声,挑着水,匆匆忙忙,一路小跑,发出“啪嗒,啪嗒”的脚步声。
那时家家都有必备打水的用具——水缸、水筲、水扁担。水筲用辘轳绳放到井里后,一手扶住铁轳把,一手摆动井绳,左一下,右一下,然后顺着井绳的惯力往下一送,再往上一提,感觉水筲有了重量,就是水筲里注满水了,然后双手握住辘轳把,身子一起一伏地摇辘轳,两只水筲打满水后,用扁担挑回。一口水缸能装五挑水,把一口水缸灌满需要一个多小时。
有时一不小心,水筲还会脱钩,落到井里。水筲落到井里需得用捞筲钩子。捞筲铁钩三个爪儿,极像河里铆船的锚。捞筲时把捞筲钩子绑在井绳上放入井里一下一下地寻找、触碰,需要缜密地分析、判断。捞筲纯属是技术活儿,会捞的,一袋烟工夫就把水筲擒了出来;若是白帽子(外行人)捞筲,常常是三天两天也捞不上来。如果水筲是筲底朝上,捞筲钩子是无论如何也抓不住它的,水筲也就石沉大海了。
辘轳井的水质卫生条件不好,随风的尘土、秋天的落叶、柴禾棍儿,每时每刻都会往井里落。还有夏天的雨水不但会直接落到井里,雨水汇成的溪流,也常常流入井里。那时水是浑的,浑水挑到家里澄清后才能做饭用,否则,做出的饭就牙碜。如果单是水浑还好些,有时小鸡、小猫、小狗也会不慎落到井里,死鸡、死猫、死狗浸泡的井水有异味不说,
还会给人传染上疾病,但是不吃井水又吃什么呢?
我们村的村民吃水的第一次改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是相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家家都筑起了洋井。这不是跟风,是一件意外的事情迫不得已让人们不得不放弃了使用几千年的辘轳井,自发地使用了管井。那次,是邻村走失了一个年轻姑娘,据说是失恋患上了精神病,姑娘的家人寻找了一个月音讯皆无,以为是客死他乡,便放弃了。后来,我们村有一个人打水时水筲落井了,他用捞筲钩子捞筲时,起初是把姑娘的花汗衫给钩上来了,接着是打捞上来失踪的姑娘……
这个消息传得贼快,原来的井水再也不能食用了,有条件的人家迅速凿了管井,没有条件的人家创造条件,甚至于借钱也要砸管井(也叫洋井),一时间便把管井普及了。管井的优点是,不用出院去挑水,随时用水随时压,可以保障水质清洁。但它有明显缺点:用水必须先引水,先往井罐里倒两盆水,然后步步加紧用力压,才能把水引出来,这是重体力活儿,老人、孩子都干不了。
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不必出门挑水,也不用到院子里压水,在厨房里把水龙头一拧开,清粼粼、亮晶晶的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清澈洁净、安全卫生、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让吃水更先进了一步,农村的饮用水完全城市化了。
新时代的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 标题导航
村民吃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