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百花山的朝云暮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千年古道旁,又生长出来新世界的高科技结晶……在大都市里穿梭了那么久,蓦然回首,才发现触手可及的身边,那青绿山水中、历史人文里,正在诞生一种完全不同的现代生活。正在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讲述京西屏障门头沟的发展故事,讲述这片山水和城市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的梦想与努力。
谈生态发展:正在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积极推进自然城市的建设
新京报:门头沟是首都生态屏障,当前生态发展的成效如何?
吕晨飞:在北京,许多人都知道百花山,这是北京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最近一次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中,门头沟物种数量为4266种,其中,百花山是最丰富的,物种数量占全北京市的60%以上,鱼类最多,占全市80%以上,所以说百花山是独特的物种库。
为什么百花山有这么多物种?其实还是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结果,再加上百花山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它成为京西生态屏障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托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物种多样性的不断丰富,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是联合国的一个生态保护的项目,旨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自然城市的建设,就在去年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缔约方会议上,门头沟区成了北京首个列入联合国自然城市的行政区。对我们来说,这是荣誉,也是责任。
新京报:怎样衡量和评价生态发展的效果?
吕晨飞:生态好不好,大自然的变化,会诚实地告诉人们。对我们来说,有一个目标,就是“迎豹回家”。北京是华北豹的故乡,但最近30年来,一直没有发现华北豹的明确记录,而华北豹是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不断地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存环境,把“迎豹回家”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推动,在自然保护区内,让华北豹回归。
事实上,经过科学考察,我们的生态环境实际已经达到华北豹生存的水平了,但仍然需要时间,需要让动物去检验。而对我们来说,生态保护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
新京报:对门头沟本身来说,生态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吕晨飞: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等,都在其中。从影响力的角度看,良好的生态会为整个区域带来更好的影响力。
举例来说,就在今年,国际月季大会要在门头沟区举办,这是国际月季大会成立46年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我们希望通过大会,把北京的玫瑰展现在世界的面前,也把门头沟的生态人文、发展成果展现给世界。
谈文化兴区: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 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
新京报:你提到妙峰山,妙峰山也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门头沟区以“文化兴区”为战略,那么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门头沟有哪些做法?
吕晨飞:门头沟区是北京乡土文化最重要的承载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北京市最多的不可移动文物,也有遍及城市和乡野的非遗民俗。1925年,著名学者顾颉刚等5位学者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3天的考察,这次考察被认为是中国民俗学研究中田野考察的起源。今年是2025年,正好100年,所以我们也说今年是民俗百年。
新京报:历史文物古迹怎样影响现代人的生活?
吕晨飞:元曲中“古道西风瘦马”的句子大家耳熟能详,实际上,这首曲子就是在门头沟王平镇写的,描绘的就是门头沟的京西古道。京西古道是古代连通中原和塞外的通道,可以上溯到汉代,确凿的历史有上千年,古道遍布在京西山间,连通各个地方。到现在,保存较好的还有684公里,也就是1300多里,是名副其实的千里古道。目前,京西古道已经是门头沟重要的文化产品,沿着古道,许多村庄成了京郊休闲的重要出发地和目的地。我们还有众多古村落,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达到六七百年,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爨底下村,还有灵水村等。
我们还有700年皇家琉璃窑以及琉璃窑所在的琉璃渠村,琉璃窑的窑火传承至今,中间曾短时间熄灭,但现在已经重新燃起。北京市60%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都在门头沟。
新京报:这些文化资源,是否能转化成发展的力量?
吕晨飞:我们通过挖掘利用古寺、古道、古村、古长城这些文化资源,打造适合现代需求的文化产品,比如古道古村,我们举行各种现代徒步、骑行赛事,打造精品民宿,还创造了“小院有戏”文化品牌,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无论是古老的戏曲,还是现代的音乐剧,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再如在百花山,我们打造星空经济,这里是北京看星空最好的地方之一。我们还打造了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这“三地”品牌,这里的山水人文,不仅是乡土的,更是都市化的、国际化的,尤其是2024年京蔚高速百花山段开通后,从市区到百花山,只要40分钟左右,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在出门就可及的身边,转瞬就能切换山水,放空心灵,享受慢生活,而且,随时可以切换回都市生活。
谈科技赋能:重点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
新京报:门头沟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战略,在科技方面,目前有哪些重点工作?
吕晨飞:高科技产业是门头沟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门头沟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历史,新发展的产业,也同样是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而高科技产业既具备生态可持续的特征,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产业。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我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重点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创新药械这三大产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获得国家和市级高度认可。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方面,挂牌成立了全市唯一超高清视听(计算视听)创新应用示范区。当前,我们正在依托医学、工程学、材料学等要素方面的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心谷”。
新京报:何谓“中国心谷”?
吕晨飞:“中国心谷”是我们正在重点打造的心血管医疗药械创新产业基地。2024年,“中关村(门头沟)心血管创新药械产业园”正式揭牌,门头沟区成功纳入北京市七个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之一。我们依托阜外医院西山院区、国家心血管中心的丰富资源,同时结合门头沟区自身的优势,将现代科技与健康结合在一起,发展我们自己的现代产业。尤其是经过这些年的布局、推进,到现在已经具备了推动心血管医疗药械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
新京报:在建设“中国心谷”方面,有些什么样的规划?
吕晨飞:在六环内的门头沟军庄镇,我们建设了500亩的心血管医疗药械创新产业园。从近期看,我们计划继续招引血管领域创新药械企业,重点培育相关企业。同时,紧密围绕阜外医院资源开展院区深度合作,锚定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细分方向,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明星效应,对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从长远看,心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健康的重大威胁,而且基本上都是慢性病,不仅需要长期治疗,更需要良好的预防。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心谷”的建设,帮助缓解这些问题,比如在健康干预上、早期发现上,鼓励相关的预防性产品,包括一些可穿戴的设备,进行早期的诊治提醒,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预防、控制疾病。所以,建设“中国心谷”,我们追求的不单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更希望依托我们自身的资源禀赋,为健康中国的事业提供助力,为人们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贡献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
青山绿水间打造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