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母亲翻着墙上的日历,对父亲说:“日子过得真快呀,春分又快到了。”父亲一边低头收拾着农具,一边说:“我早知道今儿是春分,每年都是咱家的桃树打骨朵就到春分了,不用看日历,错不了。要我说,田里的花儿、草儿、鸟儿就是日历。春分到,小燕子也就到了,下雨时有了电闪雷鸣。春分不用写在日历上,土地上都写着呢!”
母亲听完父亲讲的这些,开玩笑说:“就你懂得多!我看你就像是田里那些小虫儿,知道春夏秋冬,还懂这些节气。”父亲嘿嘿一笑:“跟土地打交道,当然最懂这些了。”的确如此,父亲最明白土地传递的每一个细微信息。母亲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今儿咱们去给麦子浇水。”父亲说:“嗯,让孩子们都跟着,天暖了让他们在田里撒个欢儿。”我开心得蹦起来:“我要去下地啦!还有,干完活儿,能放风筝吗?我要把哥哥做的瓦片风筝带上!”母亲笑眯眯地说:“行,春分放风筝正是时候!”哥哥却撅着嘴对我说:“看把你美的,你下地又不用干活,就是玩。我跟爸妈下地,还干活呢!”
父亲听哥哥这样说,把他叫到身边:“怎么的?小子,不爱干活儿?咱庄稼人不在田里摔打摔打,一辈子骨头都是软的。春天就是干活的时候,你的课本里不是说了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不好好干活,哪来的收获?”
母亲、父亲、哥哥开始忙碌了,我在一旁打下手。放眼望去,春天的土地上到处是人,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有的翻地、有的敲茬子、有的扬粪……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
母亲一边干活,一边跟父亲商量祭祖的事。我的家乡在每年春分都要祭祖。正因为如此,在我的印象中,春分跟清明一样,也是节日。另外,春分这个节气还有一些欢乐的节目呢,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各家要“竖蛋”。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项目,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父亲就是竖蛋高手,年年都获得了成功。竖蛋成功,寓意五谷丰登,全家好运。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市场上有卖风筝的,五花八门,各种各样:蝴蝶风筝、蜈蚣风筝、蜻蜓风筝、蝙蝠风筝等。其大小、形状、颜色完全不一样。当然,买风筝要花钱,我家的风筝是我的父亲亲手制作的燕子形风筝,不光是样式美观,起飞时平稳,飞得还极高。它在高空中自由地翱翔,令人目不暇接,总会赢得大家的齐声喝彩。
对我来说,春分不仅是个节气,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春分是一个与劳动、祭祖、游戏有关的好日子。


又到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