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贺
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有个集古道文化和永定河文化为一体的北京京西古道景区,景区内的古道博物馆、村史博物馆、军事酒吧、书画苑、永远免夫碑亭等众多特色景点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如今,京西古道景区已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展现新农村发展风貌的代表性地方。提起村里的变化和京西古道景区,就不能不提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胡凤才。
生于1963年的胡凤才从1995年担任村经联社主任,2007年开始担任北京京西古道景区管理中心主任。在任职期间,胡凤才打造出了集古道文化和永定河文化为一体的北京京西古道景区,经过10几年的艰辛努力,带领水峪嘴村从一个缴不起水电费,吃水靠肩挑、取亮靠蜡烛,还不起多年外债的贫困小山村一跃成为今天这样一个集体经济实力逐日壮大、村民住宅环境宽大优越、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5年他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追溯过去。1995年,胡凤才上任前,水峪嘴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里有个采石场,一直处于废弃状态,拖欠村里工钱4.7万元。”胡凤才说,他上任村经联社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2.4万元,借款1.5万元,恢复采石场的生产,帮村集体创收。在创业中,采石场遇到了招工难,村民不相信采石场能发出工资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实行工钱日结制,村民才逐渐加入到生产中。”胡凤才说。1996年采石场开始盈利。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胡凤才带领村民做了3件事即:打井、装闭路电视、修桥,进一步改变生存状态。这些事看似简单,可在两年内完成,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水峪嘴村来说,并非易事,一波三折。修桥时,大桥钢架倾斜倒地,胡凤才推开跟前的村民,自己的右腿却被钢架重重地砸伤,落了个终身残疾。“不把水峪嘴村建设好,我都对不起这条腿。”胡凤才咬紧牙关,坚持带领村民前行。
1996年到2006年,采石场年产值已升至1300万元。“从手推车到铲车、汽车,集体资产从无到有,村民住上了楼房,收入大大增加。
但在这种好的情况下,2007年,水峪嘴村却关闭了采石场,用文化旅游带动新产业发展进行二次创业。这一次的转型发展更体现了胡凤才的勇于创新、敢作敢为,远见卓识。说到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转型,胡凤才说:“1997年以后,我们所有的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的增长,作为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我这个党支部书记,率先应该考虑的是水峪嘴村今后可持续的问题,尤其是最明显的一段时间是1997年至2004年期间,应该说是我们水峪嘴村依靠采矿业最辉煌的时间,2004年以后北京市申办奥运会,对重度污染型的企业经营的门槛越来越高,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为了保北京的碧水蓝天,为了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我们打算有这个想法,关闭我们传统型产业,大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有了这个思路,水峪嘴村在2007年,应该说做了具体的落实,村里主动关闭了非煤矿山,形成了二次创业。在二次创业过程当中,村里率先通过班子、村民代表会,征求广大村民意见,明确了以旅游观光业兴村等4个目标。2007年以后,水峪嘴村围绕这4个目标进行大胆的产业结构调整。谈到村里为什么要确立这4个目标,胡凤才说:“第一是按照咱们政府,包括我们区和镇的方方面面的惠农政策,再加上我们村的实际,首先我们旅游观光兴村,这一块我们抓住了永定河文化底蕴,“京西古道”文化底蕴这两个底蕴,以旅游观光业兴村,我们建立“京西古道”风景区,通过这个风景区建设,提高了我们水峪嘴村在社会的知名度,而且我们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资源的再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光顾,也使我们村民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加。”
如今,水峪嘴村在胡凤才的带领下,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转型。一个以旅游产业、新型农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农村,正孕育着发展的强大后劲。
- 标题导航
- 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 明确腾退流程 节省签约时间
- “5·12 :”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倡导科学防灾减灾
-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 国家防总检查组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
- 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创造性推动我区发展
- 我区与驻区62025部队座谈
- 中冶、华侨城两集团领导到我区考察
- 区领导到区法院、区检察院调研
- 区委社会工委加强社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 东辛房街道:浓情五月天 感恩母亲节
- 水峪嘴村用上清洁能源
- 我区首家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
- 军庄镇村官举办例会活动
- 龙门新区三区社区举办金融消费讲座普及金融知识
- 区图书馆为深山区农民送科技图书
- 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七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 城子团工委举办演讲比赛
- 遗失声明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胡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