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秋节气。当天,数百名游客和村民会聚在斋堂镇灵水村,同喝“举人粥”,共赏科举匾额展,古老的京西小山村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史料记载,灵水村建成于明清时代,村民崇尚读书考取功名,据统计共有22名举人、2名进士,在京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所以灵水村还被称为举人村。灵水村融合了古代科举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文化等多种元素,并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年的举人文化节是第14届,游客在品尝香甜的秋粥、欣赏门头沟区民间文化团体文艺演出的同时,还能在举人文化博物馆参观科举匾额展览,近距离领略古代科举文化。
相传,秋粥节是为纪念灵水举人刘懋恒父子在荒年赈灾济民的善行义举而传承的一项习俗。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六月以后,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百姓大多断粮断炊,饿死病死的不在少数。举人刘懋恒和父亲刘应全商议救助灾民。他们在村中搭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粥让灾民果腹充饥。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斋堂川又逢大旱,颗粒无收,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帮助百姓度荒。刘家父子前后共捐谷3700余石,挽救了近万人的生命。为纪念更是为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仰,灵水人遂将立秋改为秋粥节,这一天所熬之粥也便被叫做“举人粥”了。
民俗就这样代代相传了300多年,一个节日承继了最朴素、最崇高的纪念。每年立秋的清早,灵水人都会聚集在村中的开阔地,支起几口大锅熬制秋粥。大家各自或拿来米或拿来豆或拿来花生或拿来核桃等原料,淘洗干净后放入大锅里煮熬,秋粥的芳香弥漫在村中。姑娘媳妇们灶前灶后忙着添柴、搅动锅底,老爷们儿抱柴挑水。全村人熬秋粥时的欢喜劲儿不亚于过年。
科举匾额展览的举办,为今年的秋粥节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展出的68幅科举匾额和拓片均来自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其中包含三方举人匾。最早的匾额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匾文“燕贻书种”,表达了古人对知书学书的尊崇。展览为观众了解科举文化、了解古代书法匾额文化与历史人文故事提供了难得机会。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表示,灵水村与科举文化高度契合,灵水匾额展既是对匾额文化的展示和传播,也是当今对科举文化的挖掘和见证。
随着明星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这档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播,拍摄地之一的灵水村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去处。据灵水举人文化节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灵水村大力发展村域旅游经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日均300人的游客接待能力。村里已经有了“举人村”、“举人茶”等商标专利,并多方尝试招商引资开发旅游,秋粥节将成为该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品牌活动。同时,斋堂镇与中坤集团合作,对灵水村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全面建设,对灵水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古村落资源、举人文化和多宗教共存的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打造灵水特有的旅游文化,使灵水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重要的集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生态旅游的名村,真正成为“中国举人文化村”。
目前,灵水村8000平方米的停车站、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已完成,魁星楼、文昌阁、小碾房、三元堂举人院等古建筑景点恢复修缮工作已完工,举人文化雕塑广场初具规模,并完成了景区导游系统建设。灵水村正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开业筹备工作,计划于今年9月1日试营业。同时,斋堂镇正以灵水村、桑峪村为核心打造以文化观摩和研修为主题的旅游组团,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灵水桑峪沟域经济带建设,古村落修缮、实景演出等旅游活动也在同步策划进行中。戴向明贺伟/文
金谊平/摄
“举人村”再办秋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