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中
取得的初步成果
在我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过程中,区委书记韩子荣多次主持召开相关工作会并指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加快门头沟区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门头沟区形象和品位、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绿色产业、空间格局、基础设施和城乡服务五大体系,探索形成一条以资源导入、科技应用、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为核心,推动地区产业结构深度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我区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融、城市与乡村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实验区新区申报联席评审会上,张贵林区长向国家19个部委的领导、专家们作了精彩的汇报和答辩。张贵林表示,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惟一出路,是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将为我区探索生产、生活和生态协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先进示范要求,具有更为综合、典型、前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示范效应。通过“生态重建、产业重构、城乡重塑”,探索建立传统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永多次组织召开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协调解决我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多次强调,新时期,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北京市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等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我区提出开展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和创建工作,将为全区继续深入探索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更高的先进示范要求和提供更大的合作交流平台。
2012年11月,门头沟区获批创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我区按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生态立区、资源适度开发原则,狠抓落实了“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提升”等重点任务,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在我区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围绕推进全域景区化,制定了永定河流域景观、重点景区及镇村建设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完成了石龙高新技术产业园总体规划等。推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生态效果显著。持续推进城市水系治理。加强景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地环境整治,城乡生态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5%,人均城市绿化34.13平方米。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生态立区、高端产业强区、旅游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转型。石龙经济开发区紧抓融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契机,推动存量企业向总部楼宇经济转型升级。成功举办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文化旅游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积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努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已完成了200万平方米,近2.6万套安置房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并得到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加强对十二类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启动市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形成多部门信息共享的全覆盖救助机制。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成为全市首个残疾人规范化综合服务基地。着力在全市率先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街道“大工委”,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加强。完善“大维稳、大综治、大调解”体系,稳步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去年我区社会治安为十年来最好,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位列全市前三位。
四是加强区域发展能力建设,主体参与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将区域发展能力建设作为实验区建设的新常态贯穿始终。2012年7月,我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各委办局镇街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工作统筹组织领导。牢固树立“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意识,成立了五大工作体系和专家智囊团队。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成功申请成为北京市“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试点”区县之一。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产业升级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亟需优化配置。随着煤炭等传统“三高”产业的退出,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准入限制、地区开发强度限制等因素,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亟需优化配置,更需强化创新驱动。
二是生态涵养功能定位与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亟需协调。门头沟全区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协调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关键环节。同时,区域内地下采空区需要推动综合性生态修复。传统产业退出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并存在一定数量的低保户、困难户,这些都给门沟头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财政资金压力和居民就业困难。
三是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极为有限。门头沟东部平原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承担了区域主要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功能,且建设用地呈现明显的破碎化分布格局,产业集聚发展难度较大,急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和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腾笼换鸟。
四是区域可支配财政实力整体较弱。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全,急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力度。
五是新常态下转型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十一五”时期门头沟区经历了从“煤炭产地”向“生态立区”大转型。“十二五”时期,我区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要求,确立了以发展旅游文化休闲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的新构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对北京市提出一系列功能定位新要求,为门头沟区今后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全面落实我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门头沟区于2012年11月,积极创建并获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了门头沟区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2014年9月,我区正式向科技部社发司提交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申报材料。11月,科技部组织专家组现场考察了门头沟区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区申报工作。12月,我区召开了“门头沟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专题会”,区委书记韩子荣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贵林在会上就创建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及全区43个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共同研究并部署我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重点工作任务。2015年1月28日,我区参加科技部组织召开的“2014年度实验区新区申报联席评审会”,张贵林区长出席并汇报了门头沟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报告。9月,国家科技部正式下发文件《科技部关于2014年度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名单和2014年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名单的通知》(国科发社[2015]309号),门头沟区是北京市唯一参加此次评审的区县,作为全国29个实验区之一名列其中,也是继怀柔区之后,北京市第二个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至此,我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式申报成功。
未来,门头沟区将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准确把握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门头沟这样的纯山区来说,探索可持续发展将更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区各单位要上下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大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是区域长久发展的关键
这些年,我区退出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着力培育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的环境友好型产业,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抓产业、转产业不是简单的腾笼换鸟,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确保我区在未来发展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区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区对特大城市所属生态涵养地区特别是纯山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我们要不负重托,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我区的这一重要任务。
(三)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门头沟区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习总书记也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对门头沟区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山水是共同体,我们需要深入考虑在如何保护98.5%的山区基础上,适度开发1.5%的平原。如何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利用全区98.5%的土地,把山区资源转化为财富,使之成为我们的金山银山,进一步凸显生态价值,成为门头沟、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明确重点 健全机制 营造氛围
为实验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际行动、有力措施和广阔舞台,是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具体的体现和重要的载体,各部门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待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一)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践
全区各单位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共同载体,切实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中,融入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智慧门头沟、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和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之中,为成功创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典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做出贡献。
(二)依靠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一是要加强科学技术推广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推动旅游设施的绿色建设和智能管理,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开展生态农林产业基地、科技培训等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模式试点。
二是要以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一批矿区生态修复和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依托首都资源优势,加快导入社会资金、知名企业、优秀人才、先进观念等创新资源,积极申请国家和市级资金开展可持续发展前瞻性研究、示范项目实施和先进技术应用。
三是要搭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对技术、管理、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引入,充分对接国家及本市“千人计划”等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单位与重点院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加强自主创新、管理人才的定制化培养,强化创新资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三)加强能力建设,形成一支可持续发展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队伍
一是要加强培训,通过完善管理行为规范、加强组织机制创新、开展人员宣传培训等,全面提升政府、企业及公众等参与主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政府谋划推动、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体系。
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借助外力外脑,加强政策制定过程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决策后评估制度建设,确保政策制定科学有效。特别是要引进先进理念和区外广泛的资源,全面提升实验区建设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三是要努力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引导企业积极承担对消费者、商业伙伴、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和提供绿色产品服务。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分工。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社会兴办”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协调职能的要求,成立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委办局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落实任务,强化统筹协调。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原则,编制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年度计划,做好年度任务部署,明确落实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创建任务顺利实施,保障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三)统一领导部署,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全区各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既分工负责又及时协调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合力。
(四)加大区域品牌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报纸、影视、网络等媒体对门头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理念、成效的宣传,营造全区上下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热烈庆祝门头沟区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