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艳是我区一名工艺美术师。她所从事的美术创作虽然不用纸笔,但其作品的制作工艺却是繁杂精细,作品更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这就是在我国传统珐琅制作工艺上经过改进后的掐丝珐琅。她不仅是一名美术工作者,还是一位慈善家,先后将自己作品拍卖所得的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用于帮扶藏区的贫困儿童。多年来,她数次深入藏区,为贫困儿童捐衣捐物,并认养了5名藏区儿童,生活和学习费用全部由她一人承担。
以刀代笔写人生
刘正艳从小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偶然的机会,家人带她到景泰蓝厂参观。景泰蓝华丽的色彩、古典的气韵和清新、自然、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深深打动了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此后,她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王秀珍、李春珂两位老师,并拜师学艺,从事掐丝珐琅工艺制作15载。为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充实美学知识,刘正艳还先后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为掐丝珐琅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多年来,刘正艳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将传统技法巧妙融合于作品中。此外,她特邀数位川藏汉蒙地区的国内外知名工艺美术资深专家共同创作,在作品中融入了民族与宗教原素,创作了宗喀巴上师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等多幅作品,并且在国内工艺美术行业获得奖项,如今刘正艳的作品已经广泛得到艺术界及佛教界的高度赞扬及认可,多幅作品已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并且成为国内知名艺术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刘正艳独创了在大漆、黑陶、瓷器材质上进行掐丝珐琅的创作,产品得到了专家和业内同行的认可。她和老师创作的掐丝珐琅画多次在中国工艺美术展及北京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奖。
2014年8月,刘正艳通过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举办的“文物艺术品经营管理”职业培训项目,考取了文物艺术品经纪人、文物艺术品鉴定师、文物艺术品评估师三个证书。
慷慨捐助献真情
也许是经常接触佛教题材的缘故,使得刘正艳心地善良,爱心满满。她不仅在公司里招聘了多名残疾人,还刻意培养了一批贫困的藏区学生学习制作唐卡技术。
玉树地震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把一部分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儿童安排到北京生活和读书。刘正艳得知消息后,立即与该基金会签订了助养协议,一次助养了5名儿童。为让他们体会家的温暖,每到周末,刘正艳再忙也要把他们接回家,然后她忙前忙后,炒菜做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像一家人一样。晚上来不及回学校,就让孩子们住在自己家里。这5个孩子每学期的学费5000元,全部由刘正艳负担,直到他们考上大学为止。
几年来,刘正艳为藏区儿童的慈善事业做了很大贡献。2012年,她参加了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举办的“牵手玉树儿童·共筑爱的家园”慈善拍卖和“爱在御园·情系玉树”慈善拍卖;2013年,参加了为玉树孤儿举办的“5·25”明星慈善拍卖。此外还有“专注教育、绽放希望”爱心集市活动;“蒲公英中学”和西藏“雪域母子”母婴生育保健项目募集善款活动,等等。仅这两年的时间里,刘正艳的唐卡作品就拍卖出了近150万元,她将这150万元全部捐给了藏区的贫困儿童。
为真切地体会藏区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疾苦,刘正艳多次前往玉树进行考察。在玉树囊谦县,她到白扎乡中心寄宿小学、阳光福利学校看望贫困家庭和儿童,一次捐赠防寒服、毛毯各100件,复印机1台,价值3.9万元。她不但自己做公益,还动员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在她的带动下,目前有50名贫困儿童得到了一对一的救助,每个儿童每月100元的资助至今不曾间断。
经过长时间的藏区生活,刘正艳深深感受到:藏区的孩子不但缺少生活物资,更缺少精神食粮,图书对于藏区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大的奢望。缺衣少食不可怕,如果没有知识,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她专门联系了2个印刷厂为玉树囊谦县阳光福利学校的孩子捐赠了一批价值8万元的图书,并亲自寄往玉树。2013年,她还发起为玉树囊谦县捐赠旧衣物活动,各地的朋友及企业踊跃参与,所捐衣物不计其数,直到当地政府表示不再需要才终止。2014年7月,刘正艳还通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为四川凉山贫困山区儿童捐赠棉衣、运动衣及旅游鞋共3000套,价值人民币17.5万元。
藏区的儿童最懂得感恩,为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孩子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画的画、叠的纸鹤,还有哈达交给了刘正艳,委托她把无限的谢意转达给资助的人。
刘正艳说:“我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心意无限,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我愿与温暖同行,把每一份温暖汇聚成爱的海洋,使贫困的孩子免于饥饿和寒冷,享受到基本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
本报记者 姚宝良/文未署名图片均由刘正艳提供
爱心连接北京与藏区
——记我区工艺美术师刘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