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门头沟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改善残疾人的民生状况,以改革的精神、法治的思维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着力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着力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水平;着力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扩大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的发展机会,全区残疾人工作亮点纷呈,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成全市第一家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
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位于门头沟区新桥大街56号,面积4000平方米,能容纳100余名残疾人同时参与活动。中心集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能力鉴定评价、技能培训、成人与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展示、文化体育活动等功能,是北京市第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规范化建设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自2013年5月运行以来,职康中心充分发挥辐射、指导、示范的龙头作用,整合区残疾儿童康复园、辅具资源中心、家庭康复培训学校的资源,依靠良好硬件设备条件、专业人才队伍、开发多样化劳动项目、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职业康复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全区职业康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运行四年来,利用辅具资源中心先进仪器免费为426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专业评估、适配,陆续发放包括轮椅、助视器、助听器、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北京康复医院医生为残疾人及亲属开展《常见疾病的理疗方法》《腰椎病的康复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的防治及高血压的康复治疗》《常见助行器的选择及训练》等80余节各类康复培训课程,为残疾人及其亲属普及康复政策、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康复服务需求,累计培训残疾人及亲属6280余人次;与区妇幼保健院联合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聘请专业人员为76名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康复训练。依托职康中心平台,着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对有就业愿望并求职登记过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评估、就业指导等服务,累计服务残疾人120余人;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插花、计算机、摄影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110余期,累计培训残疾人5000人次;区残联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在就业援助月、全国助残日期间举办17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06名残疾人现场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十二五”期间新安置1257名残疾人就业。利用职康中心多功能厅先进设施陆续举办残疾人棋牌比赛、飞镖比赛、卡拉OK比赛等丰富多彩文体活动40余场,并组队参加京津冀残疾人门球比赛、北京市残疾人运动会、北京市残疾人棋牌比赛等大型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累计参加活动残疾人达2000人次。
成立全市首家残疾人庇护性就业示范中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题,也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题。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是残疾人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社会地位、实现自身价值奔赴小康的主要途径。其中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就业因为残疾人身体原因成为残疾人就业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开展庇护性就业,不仅使这些劳动力不足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有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了他们的自身价值。
在市残联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与指导下,区残联积极寻找适合智力、精神残疾人的职康项目,经过与多家企业接洽、反复论证,在龙泉镇三家店村建立我市首家残疾人庇护性就业示范中心,在安置有就业愿望及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同时,还带动了我区职康项目的发展,陆续开发餐具耗材包装等职业康复劳动项目,截至目前门城地区10家职康站,210余名职康站学员从中受益。
区残疾人就业示范中心的建立,不仅为残疾人就业模式探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为企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搭建了桥梁,更为有就业意愿、无法实现正规就业的残疾人朋友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是探索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的有益尝试。
成立全市第一家残疾人学历教育基地
依据北京市残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文件要求,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学历要达到大专文凭,我区地处山区,受身体和环境影响,残疾人工作者学历普遍偏低,门城地区残疾人工作者多为高中学历,偏远深山区的残疾人工作者甚至是初中学历,与文件要求存在差距,针对这一情况,区残联与区教委积极研究,经过反复协商决定依托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校区的师资力量,建立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校区残联培训基地,开设中专、大专学历教育,提高我区残疾人工作者学历,加强我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
区残联培训基地根据实际需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专班,课程设置完全符合国家学历教育要求,在学员考核方面,实行学分制,每学期设置四五门课程,学员每周集中上课一天,3年内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就可以取得大专学历。区教委免除了残疾人学员书本费,在学费方面需学员先行垫付,只要能够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区残联还将报销全部学费,成绩优异的还将发放奖学金,以此鼓励学员克服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困难,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考虑到山区残疾人学历普遍较低,行动不便等实际情况,区残联培训基地还积极与区教委合作,邀请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深入山区,为当地的残疾人举办果树种植、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短期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
截至目前,第一批12名中专班、18名大专班学员已经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下一步,区残联将继续加大与区教委、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校的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培训,努力提升讲师队伍素质,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资源、平台、政策,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进行学历深造,在拿到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提升自我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掌握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我区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
全市首个连续四年审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区
“十二五”期间,区残联积极与区地税局协调合作,累计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6亿元,为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工作,区残联不断加大对各项惠残政策的审核力度,制定出台《残疾人生活补助审核制度》、《城乡居民无业养老保险审核制度》、《养老助残券审核制度》等制度,集中骨干力量每年年初、年中安排两次对残疾人生活补助、养老保险补贴、助残券等惠残政策的专项审核,确保各项政策从申请、审核、审批、发放到取消全部符合文件要求;在市残联审计的基础上,区残联连续四年聘请第三方对扶贫助残基地、温馨家园(职康站)等残保金项目进行资金的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到位,温馨家园(职康站)、扶贫助残基地的运行更加规范,确保助残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市首个连续五年免费为困难残疾人体检的区
区残联连续五年为全区困难残疾人、职康站残疾人及残疾人协管员、专职委员进行了免费体检,帮助残疾人掌握身体的健康情况。考虑到很多深山区的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区残联除在区职康中心设立体检点外,主动将流动体检车开进山区温馨家园,让那里的重度残疾人可以就近进行体检,同时出动无障碍专车负责接送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使山区残疾人也能够享受到全面详细的健康体检服务,五年来累计为2000人次残疾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受到残疾人的一致好评。
- 标题导航
- 市民爱心斑马线宣传活动举办
- 我区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工作
- 我区连夜拆清“私搭牛棚”
- 潭柘寺镇重视青年干部培养 解好成长中的“四个不等式”
- 打造我区功能性特色小镇
- 保证运输车辆合规上路
- 按规开展工作 提升生态质量
- 我区召开新桥家园立体停车库工作会
-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揭牌
- 潭柘寺镇打好“预防针”绷紧“廉政弦”
- 斋堂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 斋堂镇集中整治“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问题
- 军庄镇“四抓并举”促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提升
-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 举办文艺演出
- 雁翅镇集中整治“早市”摊点
-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
- 参观学习新型现代城市农业
热烈庆祝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
扎实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精心打造残疾人工作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