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摩诃煮石铛”之谜
明代嘉靖年间,刘侗与于奕正合编的《帝京景物略》中有段记载:百花山瑞云寺有“摩诃煮石铛,非石非铁,莹如漆光。宣宗曾取视,赐以龙袱归寺也。”这个煮石铛,不是石头的,也不是铁的;再加上“摩诃老祖”这个神秘人物他拥有的这个“煮石铛”到底是什么呢?二百年后的明宣宗宣德皇帝也想看看了。看后还赐予了龙袱包裹。看来,也没弄清楚是用什么做的。
对此,《宛署杂记》的记载则是:煮石铁锅,在泥窝村瑞云寺……相传避世佛曾此修道,用小耳锅煮石修炼,锅似铁似石,阔一尺,深七寸,宣德年奉旨取视,赐以龙袱。这两本古籍中的记载,有三处不同,第一,一个是叫“铛”;一个是叫“锅”。第二,一个是摩诃老祖;一个是避世佛。第三,一个称“非石非铁”;一个称“似铁似石”。但是别忘了,有一个共同的记载,宣宗(宣德皇帝)曾取视,并赐以龙袱。因此,我们说:两段记载,一件史实,都是讲的京西砂锅。为弄清这个“砂锅”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解读:
第一,关于瑞云寺。
这里说的瑞云寺,就是“百家寺”;就是位在百花山南的曹家房村的瑞云寺。对此,《宛署杂记》有明确记载:“瑞云寺在清水社村,即唐李克用、李存勖(xu)建亭百花山之所。有碑记瑞云寺始汉明时,历唐、宋、辽、金、元至我明,重翻三十八次。元有赐敕,今不存。”注意,曹家房一带过去长期属于斋堂乡地界,即齐家庄巡检司管辖,元代的赐敕是摩诃的紫衣。
第二,关于摩诃老祖。
这书中多次提到的摩诃老祖是何许人也?我们说,民间称其“老祖”是对其尊重,譬如石灰业祖师爷范丹,也被称为“范丹老祖”。这摩诃老祖可是这瑞云寺的一代高僧啊,据《故大行禅师通圆懿公功德碑并序》记载:摩诃禅师行懿(1150-1233),生于金元时期。祖籍易县人,其先迁居矾山县缘矾里,俗姓刘,其父刘佳,行懿为家中幼子。其7岁出家宣化的天宝寺,拜道崇和尚为师。30岁受具足戒。关于他的名称问题,“行懿”是他的法号;“通圆”是金宣宗赐紫衣同时赐的“尊号”;而“摩诃”则是他曾居武川(今宣化)摩诃院,“大开济度大会,故世称摩诃老祖。”他不仅随师游历过四方二十多年,还曾住过滋州大明寺,在仰山寺受过印证,这两个地方都是希辩高僧曹洞宗的巨刹。行懿两次住持瑞云寺,最后在这里圆寂。火焚后,行懿的心、眼未焚成灰,尸身产生了100多粒晶莹圆润的“舍利子”。
第三,关于“煮石铁锅”。
关于这个“煮石铁锅”问题,首先我们要说的它不是“铁锅”,因为“非石非铁”或叫“似石似铁”,但它不是铁。那是什么呢?是“砂锅”。然后,我们再看看这“砂锅”在京西的记述,据元代熊梦祥写的《析津志》记载:“画眉石出斋堂,其石烧锅、吊、盘,虽百年亦不损坏。”明代《宛署杂记》亦有记载:画眉石,“石黑色,似铁,而性不坚。磨之如墨,拾之染指。金章宗时,妃后尝取之画眉。”画眉石是一种含炭的软岩,产于煤层围岩。京西以此烧制煮器、盛器的历史悠久,这“磨诃煮石铛”当属此类砂器。
“砂锅煮石”,那是传说;“砂锅淘米澄砂”那倒是真的。(未完待续)
- 标题导航
- 涿鹿县领导来我区对接携手奔小康工作
- 370370路更换新能源公交车路更换新能源公交车
- 我区全力以赴确保消防安全
- 市区领导蹲点调研“点状供地”试点规划编制情况
- 区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检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 区领导就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到区保障房公司调研
- 第五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北京地区)选拔赛在我区举办
- 让百姓更多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 区文联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
- 石担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主路基本完工
- 我区一科创企业在中关村网络安全国家级竞赛中勇创佳绩
- 区检察院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 加大提升和改造市场服务网点建设为百姓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狠抓整改落实 提升人居环境
- 精准就业帮扶 实现脱贫致富
- 8月19日-25日镇街TSP浓度(微克/立方米)排名情况(倒序)
试解京西十谜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