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按我国历法,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追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距今已1300多多年。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有拜祭月、赏月、走月、吃月饼、饮桂花酒、供兔儿爷等多种习俗,以此寄托思念故乡、亲人,祈盼团圆幸福之情。因此,中秋节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民俗文化。
中秋节蕴藏悠久历史文化。“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 :》“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中秋之夜以幽雅的鼓乐歌舞迎接“中秋”到来。历代皇朝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以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自明代建起天、地、日、月、社稷五坛之后,月坛即成为明清皇帝祈祀夜明之神的地方。中秋节祭拜“月神”,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人格化和崇拜。如,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传说,民间认为嫦娥就是月神,并称其为月姐、月姑。故八月十五有设案祭拜“月神娘娘”习俗,而道观里这天焚香祈祀祭拜太阴星君。
俗话说:“中秋节送月饼,送的是礼儿,走的是面儿。”中秋送月饼,传说始于明代永乐年间。14021402年朱棣年朱棣在金陵(即南京)登基,1818年后迁都年后迁都北京。因朱棣在金陵登基,所以江浙一带便把“走月”等民间习俗延续下来。据《嘉兴县志》记载:“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意。”另《西湖游览志》称:“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这里说的“相馈”“相送”即相互之间赠送。最初是王公大臣、富商贵族之间相互送月饼,以后才在民间慢慢普及起来。清富察敦崇在《蔡京岁时记》中说:“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馈赠。”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记述的更为详实:“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红白翻毛说的就是自来红、自来白月饼。
中秋节凸显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中秋节有达官贵族赏月、祭月,文人墨客赏月、咏月,百姓拜月、走月等多种习俗。过去,达官贵族、文人墨客常常到酒楼茶肆、亭台楼榭那些雅致幽静的地方,对月吟诗、品茗饮酒、欢聚玩乐。如,苏东坡的诗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皓月当空,愁绪绵长。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思乡愁,意切情深。再如《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不仅讲到贾母吃的月饼是宫廷御赐的“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还特别讲到黛玉、湘云和妙玉中秋夜即景联诗场景:“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悲伤和欢愉都融入中秋月夜。百姓人家的中秋,多在自家庭院里或兔儿爷、猜灯谜,或一起吃月饼、团圆饭。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民间百姓拜“月神娘娘”,都由主妇们去做。
中秋节饱含特色饮食文化。中秋节的“食文化”,可以说从民间和朝廷信仰“祭月拜神”就已开始。明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当年,京师北京“坊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明代时,民间就已盛行制作月饼,而且大小各异,形状不同,馅料多样。清末到民国时期,老北京开始有自来红、自来白月饼。《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曾讲到宁国府给贾母送月饼、西瓜的故事,贾母说:“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1902年,慈禧太后出逃西安一年后回到北京,为了赏赐护驾有功的重臣,中秋节前她令内务府去京城老字号“正明斋”订制了百余盒“精品月饼”,赏赐给五品以上护驾有功官员。虽说慈禧送的是桃酥月饼,但系着黄绫子、上面印着“慈禧皇太后御赐”和“福寿康宁”锦盒,让收到月饼的大臣着实受宠若惊。
如今商家生产销售的月饼,样式、口味、包装等不一而足。想吃哪家生产的、哪种口味儿的、哪种价格的都有。但不知道您在品尝月饼的同时,是不是也品出了悠久浓郁的中秋历史与民俗文化。
- 标题导航
- 我区70名新兵奔赴军营名新兵奔赴军营
- 区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
- 我区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暨“接诉即办“”比学赶超”擂台赛
- 新首钢大桥铺油
- 我区召开201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 我区召开2019年新兵欢送大会
- 我区召开旅游景区专项规划及运行情况汇报会
- 区领导调研“回天利剑”专项行动整治工作
- 华远杯第十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斋堂站举办
- 东辛房街道拆除矿建街一处违建
- 蜀道之难大改观
- 9月份第二周(9.2-9.8)河长制基本情况
- 我区发布民宿政策“服务包”
- 我区举办水文化论坛助推旅游业发展
- 龙泉镇政务服务中心小窗口展现大情怀
- 9月份第1周环境检查得分情况
- 8月30日-9月5日镇街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排名情况(倒序)
漫话中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