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倩)记者获悉,今年4月,武川县“官宣”摘掉贫困帽,并在7月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退出评估抽查。在武川县成功“摘帽”的新起点上,我区依然坚持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不摘”,帮扶武川县脱贫攻坚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截至年底,武川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开展消费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我区积极推动区属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消费扶贫主体需求与武川县特色产品供给信息实现精准对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购买消费武川县农特产品,消费扶贫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工作推动机制。我区建立了消费扶贫工作专班,由区商务局牵头统筹推动,细化目标要求和任务时限,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产品直采直销。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订单式”生产,以销促产、以效定销,实现扶贫农产品“生产端”与“销售端”的高效连接,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和物流成本,确保贫困户收益最大化。
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为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我区在鑫源批发市场开设了武川农产品批发点1处,专营武川农优产品。并积极探索区属商业资源开发与消费扶贫门店开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全区统筹建立2家“塞上武川特品店”,还搭建了武川产品进机关、进社区、进超市“三进”供需平台。
深入开展品牌推介。我区还积极协助燕谷坊等10余家扶贫产品企业入驻北京市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内蒙古展厅和门头沟分中心,长期推广与销售燕麦米、山林虫草鸡等近20种武川特色产品;并组织武川企业参加对口帮扶地区产品走进西城、消费扶贫进社区和扶贫协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大集等活动,稳步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援建扶贫车间,推动造血帮扶。
通过利用区财政和社会援助资金,深度参与到武川县产业发展,形成了扶贫车间带动精准帮扶的生动实践,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足不出户、就地致富”。
开发企业扶贫车间。创建“企业受赠+承诺用工”的合作模式,由哈乐镇政府与当地粮油加工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我区援助的资金10万元注入到协作企业,企业一方面保底、长期、稳定、优先提供工作岗位给贫困劳动力。
开发村集体扶贫车间。创建“村委会+统筹帮扶”的合作模式,区属国有企业京门商投公司投入2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由哈乐镇义兴元村村委会作为资金接收方,建设特色雪菊加工厂,并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全村乃至全镇的雪菊茶。村委会组织收购、销售,适度雇佣贫困户参与加工、包装工作。
开发合作社扶贫车间。在合作社发展基础较好的贫困村,创立“合作社+承诺用工”的合作模式,通过资金捐赠,撬动起合作社的带贫潜能,快速带动贫困劳动力务工。
开发居家扶贫车间。创立“订单+包销”的合作模式,由上秃亥乡政府指导监督上秃亥村与致富带头人签订合作协议,转赠我区社会帮扶资金并免费提供村集体闲置用房,以协助扶贫车间组建,由致富带头人提供生产原料、技术培训和包销服务,贫困户可选择在家或者厂房从事手工艺品加工,按件获得劳务报酬,形成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农闲对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帮扶尝试。
- 标题导航
- 以“讲奉献、争第一”的门头沟精神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
- 我区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高位推动京蒙协作显成效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决议
- 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
- 我区积极增设公交线路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公交服务
- 我区“现役军人困难家庭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救助生活困难消防员
- 我区小学生获“近视防控”大礼包
- 森林消防指战员入驻我区
- 我区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度
- 我区优化运营环境调整部分公交路号
- 校园周边门店禁止销售电子烟
- 龙泉小学成立民乐社团 弘扬传统文化
- 12月13日-19日镇街TSP浓度(微克/立方米)排名情况(倒序)
我区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高位推动京蒙协作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