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一个谜。是女是男?与曹雪芹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续弦,还是红颜知己?对这部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批注得如此精细和动情。现在对我来说,一边读原著一边读批语,好像读书时身旁站着一个知情者,时不时就插上一段精辟的书评,对理解这部迷惑的书,有一种豁然开朗或点拨的作用,这盏如星光闪耀的灯火,始终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万事开头难,写小说也一样。《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呢?实际真正的写小说高手,写小说时都是打着荒诞的幌子,把作者真正想要说的藏在满纸假语谎言之中。《山海经》里面讲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曹雪芹就借这个故事,把一僧一道扔在荒唐山无稽崖的大青埂峰下,两个神仙级的大师开始絮絮叨叨讲“灵通宝玉”的前世今生,讲到煽情之处,还说饮愁海之水和眼泪还债的风月之事。观古今小说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狡猾之笔,只有曹公能想得出来,胸中如此好文字,手中如此新笔墨。他可能就是想要走出古今小说的窠臼,避免那些写滥的俗套。
脂砚斋的书评总能画龙点睛。她的点睛批语与书中的故事总是珠联璧合,曹雪芹写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脱胎下凡,实际暗喻林黛玉和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故事。一般读者读到这里也如走进太虚幻境一样云山雾罩,只有脂砚斋能读明白。批语:妙!然后来了一句古诗:三生石上旧精魂。我钦佩脂砚斋,不光是她批语精湛,更是佩服她学识博渊,文学修养极其深厚。这句古诗引出一段公案:古时候有一个富家子弟叫李源,父亲是个大官,在安史之乱中死去,这件事对小李打击太大了。丧父使他立马看破红尘,然后毅然披上袈裟立地学佛。那个寺院的方丈叫圆泽,时间长了与小李关系相处很亲密也谈得来,经常一起聊天到天明。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去峨眉山,他们船行到了南浦的时候,看到岸边有一位穿绸缎的孕妇正在河边打水,看见圆泽两眼泪水就流了下来,小李一脸懵。圆泽说,这妇人姓王,我来世是她的儿子。三天后你来王妇人家看我,我到时候会对你一笑。等到十三年后的中秋,你去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再和你见面。这天夜里圆泽就往生了,小李听说那妇人也是在那个时辰生产的。三天后小李去看新生婴儿,婴儿见到小李果然笑了,小李相信了圆泽说的话。
十三年后,小李从洛阳到杭州天竺寺,忽然听湖畔传来一个牧童的歌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小李听了,知道是圆泽的转世,感动得泪眼汪汪。牧童随后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牧童唱完掉头而去,从此不知去向。前世、今生、来世好像早已注定,尤其是男女的情缘也是前世提前约定。宝玉与黛玉前世是如何约定的呢?一个是顽石转世,一个是仙草投胎,曹雪芹就是用这样荒诞传奇的笔法,讲述了一花一石的木石姻缘。
脂砚斋读了曹雪芹小说神来之笔的开头,感叹地在眉批中写道:曹雪芹以顽石和草木为偶像,实在是经历过这种情感风月之波澜,饱尝前世情缘之滋味,书中这种木石前盟的悲剧结果,是作者在发泄胸中的苦闷。古诗“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正是说的这种心境。脂砚斋有意把原诗中一花一竹改为一花一石,暗喻黛玉和宝玉。我查了查百度,原诗是刘长卿写的一首《戏赠干越尼子歌》,以前没有读过这首诗,通过脂砚斋批语认真地读了一遍全诗。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个十五岁出家的鄱阳女子,厌向春江披上袈裟,五年持戒美貌如花,亭亭玉立静守禅舍,好像有一个姓秦的北方来客与她相逢,一花一竹如果懂得情义,不说话也不笑就能把人心留住。刘长卿写给尼姑的诗,脂砚斋为何点睛在这里,无非是感叹曹雪芹写黛玉眼泪还债,古今多少风流惟有二玉之情债吧。(未完待续)
- 标题导航
一花一石都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