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欣皓谢琪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围绕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退出传统采矿业,通过生态修复、百万亩造林、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迎豹回家”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10年间,一幅绿水青山图已在门头沟区徐徐展开。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花园小景环绕周边。很难想象,就在十几年前,这个以采石为主导产业的妙峰山镇水峪嘴村,白灰满地,黄土漫天,村民住房低矮破旧。如今,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农村蝶变而生。
过去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焕发生机,原本裸露的岩体上慢慢长出了绿植,村子依托自然风光和古道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在村内的一家“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里,村民王新作为小院管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游客整理房间。与过去环境脏、收入少的生活相比,如今稳定的收入、优美的环境,让足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的王新开心不已。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背后,是修山、复绿、保水的不懈努力。2004年,我区启动“修山补山,为山疗伤”工程,陆续关停煤矿和非煤矿山500多座,引进20余种生态修复技术,努力闯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很多山区镇村成功转型,逐步由“黑”变“绿”、见“绿”生金,妙峰山镇炭厂村就是其中之一。
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说:“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村民入股开发了旅游景区,办起了民宿。去年,村集体的年收入达到了500万元,我相信党的二十大以后,村庄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生态环境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区深山区西南部。目前,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超过95%,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
百花山管理处工作人员杨淇说:“保护区之前是有缆车的,但对生态有一定的影响,2004年缆车就停用了。现在,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据管理处数据统计,近10年来,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高等植物数量从1100种增至1292种,占北京植物总种数的61.8%,拥有百花山葡萄、黄檗、野大豆等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栖野生脊椎动物从169种增至27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增了乌雕、秃鹫、猎隼、黄胸鹀等9种。今年,我区又启动了“迎豹回家”计划,为进一步丰富生物多样性创造优越环境,也让前来观光的市民享受到生态红利。
过去的“能源供应地”摇身一变成为“花园大氧吧”。2021年,我区PM2.5平均浓度是每立方米32微克,这一数值稳定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288天。永定河生态补水后,山峡段主河道河面面积较2018年增长近1倍,地下水位也较2018年上升了16.02米。
一位市民说:“这里天蓝、水清、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以前我们都想方设法走出大山,可是现在,却心心念念地走入大山。”
一组组数据、一句句赞美是我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直观体现。如今的门头沟,无山不绿、有水皆清,三季花香、万壑鸟鸣,绿色已成为我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和十足底气。
- 标题导航
- 区档案馆新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关于在本市部分区域试鸣防空警报的通告
- 坚持生态立区 让绿水青山见绿生金
- 永定镇南区棚改安置房11月具备验收条件
- 告别“煤时代”潭柘寺镇5村1986户村民今年温暖过冬
-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
- 区领导听取我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内容设计方案汇报
- 家门口的度假感
- 五味子红遍清水河畔
- 失信曝光
- 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四史”学习活动
- 安家庄村运用红白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
- 区公路分局对两条乡村公路实施大修
- 创城有我再生资源回收进社区
- 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精品民宿服务水平
坚持生态立区 让绿水青山见绿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