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还处于工业化发展低速时期,而女红就是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最好体现。得益于外婆的手耳相传,母亲纺织、刺绣、针织、缝纫样样都行,于是成了村里有名的“巧手”。
儿时的记忆中,家里总有母亲吱呀吱呀的纺车声和哐当哐当的织布声,阴雨天不用下田干活的时间和晚上孩子睡觉后的空闲间隙,都是母亲做女红的时光。母亲做鞋子用的线,是她一手摇着纺花车一手从线棰上抽着棉絮线纺出来的,被子和床单的布料都是她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一寸一寸织出来的,所以母亲做的鞋子总是那么经久耐穿,母亲做的被子总是那么舒适温暖。
母亲还未出嫁时做的最多的活是绣花,小时候家里用的绣有鸳鸯、荷花、菊花图样的枕头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上穿下引十字花针绣出来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母亲也总会绣上一朵漂亮的小花或动物来点缀,每次穿着母亲亲手做的新衣服出门,总能听到街坊邻居的夸奖。
母亲心灵手巧又勤劳,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嫁过来后奶奶就没有动过针线,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而且每年过年母亲会给每人做两双新鞋子一身新衣服。记得叔叔结婚姑姑出嫁时,妈妈每晚熬夜在做被褥绣嫁妆。原本漂亮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拿着银针做女红的样子安静闲适,享受着静美的时光。
喜欢女红的母亲有着十分的上进心,在缝纫机上市后,母亲又买了缝纫机自学了缝纫技术,缝纫机是我们村里的第一台缝纫机,母亲首先会观察城镇店铺里的衣服样式,然后选择自己相中的布料买回来,再加上她自己的设计,不到两天时间就能穿上她做的新衣裳。
有一年,母亲见邻居家姐姐穿了一件绣有熊猫图样的外套漂亮又别致,立马就拿出她的裁缝本子,画了图样,紧接着就买了各种布料和配样,在年幼的弟弟妹妹睡着后开始在她的缝纫机上工作了,半夜时分经常隐约听到缝纫机的声响,那时的我已略微懂事,给母亲倒了杯热水端了过去,母亲接过水杯开心地说:“乖,去睡觉吧,你看熊猫马上就绣好了,明天上学就可以穿了。”看着泡泡袖的粉红色新外套上大翻领子衔接黑色压褶边,还有栩栩如生的熊猫和压着飞飞边的大口袋,我十分欢喜、连蹦带跳,再看着寒冬腊月眼里布满血丝还在熬夜做衣服的母亲,我如鲠在喉、无语凝噎……记得那件衣服在我足足穿了两年后,表妹十分喜欢又拿走穿了好久。
自从家里有了缝纫机后,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经常排着队让母亲帮忙裁剪缝纫,每到年底,母亲还会给街坊邻居家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做上一套新衣服,或许是因为常年熬夜干活,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营养物质缺乏,母亲在绣完一对牡丹花样枕头后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了,医生说以后不能再做绣花这样的细活了。
转眼间,我也到了工作、结婚的年龄,母亲要亲手给我做嫁妆,知道她眼睛不好,我劝阻了,说商场里什么都有,何必劳神费力呢,母亲嘴上说着不做了,但还是在库房里搬出了她的织布机,用了一冬天时间“唧唧复唧唧”地织了一柜子布匹,粉色条纹、蓝色条纹、绿色条纹三种颜色,母亲说自己织的布厚实、耐用、好洗……纯手工的粗布床单结婚时母亲做了10条给我,新被褥也做了10条,母亲说这寓意“十全十美”。
女儿出生时,母亲依然亲手给宝宝做了纯棉花的襁褓和被褥,还给宝宝绣了虎头鞋,她是把真诚的祝福和深深的爱意都织进了一针一线里。“养儿方知父母恩”,现在我也身为母亲,完全理解了母亲对孩子的情谊和牵挂,虽然已辗转了好几个城市工作,但我始终带着、用着母亲送我的嫁妆,睡在她织的床单上和棉被,就能感受到母亲舐犊情深的温暖。
如今,已经远离了日常生活的女红用具,欣赏着母亲的作品禁不住想起了母亲的女红时光,那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针一线间都贯穿着母亲的智慧,深藏着她对儿女、亲朋和生活温润、质朴的爱。
- 标题导航
- 区档案馆新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关于在本市部分区域试鸣防空警报的通告
- 坚持生态立区 让绿水青山见绿生金
- 永定镇南区棚改安置房11月具备验收条件
- 告别“煤时代”潭柘寺镇5村1986户村民今年温暖过冬
-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
- 区领导听取我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内容设计方案汇报
- 家门口的度假感
- 五味子红遍清水河畔
- 失信曝光
- 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四史”学习活动
- 安家庄村运用红白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
- 区公路分局对两条乡村公路实施大修
- 创城有我再生资源回收进社区
- 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精品民宿服务水平
母亲的女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