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本
韩春鸣 陈晨
2023年3月13日,《安徽日报》头版刊发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杜宏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11日9时20分在合肥逝世,享年99岁。
杜宏本是斋堂人,他是在根据地红色学校启蒙、培养,成长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的成长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学习,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惧艰难困苦、不惧大风大浪,“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他没有名牌大学的头衔,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全日制学生的履历。1939年6月至12月,在晋察冀边区平西专署第四民族革命中学学习,既学文又学武,包括工农兵商,应当是全方面学习造就人才。杜宏本在这里学习,受益匪浅。他离开校门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担任平西专署宣涿怀县小学教师。他深知为人师表的意义,作为教员,他更清楚要想给人半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胜任教员的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补充文化知识,特别是学习书写的能力。
1941年,杜宏本调任平西专署译电员,这又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杜宏本迅速开始新的学习,继而晋升为晋冀边区政府机要科科员,他的职业道路逐渐深化和拓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他在察哈尔省政府贸易管理局担任科员,学习积累了更多管理经验。
1946年至1947年,他在涿鹿县(市)政府任职,先后担任实业科副科长和工商局局长,以及涿鹿市政府市长,他在工作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展现了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才华与能力。
1949年5月,他奉命南下,转战皖南行署,任黄山脚下屯溪市供销社主任,在新的地区、新的岗位上,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当地风俗、学习当地语言、学习业务知识……他善于学习,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为地方经济发展崭露头角作出突出贡献。
1950年至1952年,他在徽州专署工商科担任副科长,后升任科长。在蚌埠市,他的职务得到进一步提升,1952年,成为商业局局长,1953年9月,晋升为副市长,之后担任蚌埠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1956年,32岁的杜宏本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门头沟籍又一位八大代表。
人生似乎没有平坦的路可走,跌宕起伏,风起云涌,是人生重要的一课。1958年,杜宏本因一些争议被划为“右派”。由一市之长一下子坠落为一个被人监督劳动的管制分子。1958年12月至1962年6月,杜宏本在凤阳县龙王山、蚌埠市矿石运输团、安纺三厂从事劳动。尽管遭遇挫折,他仍不忘学习读书,不坠青云之志,体会风土人情,了解人生百态。1961年,他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得以平反,重新担任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1965年,成为安徽省商业厅厅长。20世纪90年代,蚌埠市人民政府与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结为友好城市,这里面与曾经的市长为门头沟籍不无关系。
1969年,杜宏本担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88年,担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和秘书长。1989年至1993年间,担任安徽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新的岗位上,他更是孜孜不倦,读书学习,为地方立法和决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杜宏本的一生,从斋堂川一名山里娃成长为共和国的高级领导干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学习,即使在离休之后,还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用翰墨书写人生,成为安徽省著名书法家。笔者读到一首题为“怀念杜宏本老会长”的诗文。
风雨同舟载赤诚,为人处世利无争;传承国粹身垂范,炳烛千秋颂美名。
此诗作者署名阮友元。由此可以读出杜宏本一生的亮点,对党赤城,与世无争,作者将秉烛写为“炳烛”。原来,杜宏本从安徽省领导岗位上离休后,依然保持炽热的革命情怀,先后担任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会长、省老年书画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务。想来,作者是想表达另一方面的心意,秉烛学习,彪炳历史,以翰墨记录历史,抒发爱国的赤诚之心。
杜宏本给人的印象总是笑对人生,神采飞扬,看到他的照片,就仿佛听到他的朗朗笑声。尽管历经坎坷,杜宏本依然以百岁之年笑对人生,他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