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是一个家庭最为重要、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蕴含于整个家庭之中,又惠泽于每名家庭成员,要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总会骄傲地说,自己是一名环卫工作者。然而,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为环卫事业默默奉献着。这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家风。
我的爷爷是我们家的第一代环卫人。“农村娃”出身的爷爷,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爷爷戎马半生,为今天的和平作出了贡献。退伍后,这个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军人,又因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选择了为环卫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时候,爷爷常常给我讲新中国成立初期环卫工作的不容易,只能依靠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那时候的人们对环卫工人有偏见,总免不了被人“瞧不起”……可爷爷从未理会,总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爷爷总说:“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不是懦弱,因为党和国家养育了我、培养了我,现在我又拿着国家发的工资,还能给大家服务,就应该尽职尽责,做人做事都要讲良心,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从小耳濡目染的我,常常被爷爷的话感动着、激励着。
当改革的春风逐渐吹遍神州大地,我的父亲光荣地成为了我家的第二代环卫人。
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垃圾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方便了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父亲也成为了第一批垃圾楼操作工,由于当时的技术尚不成熟,设备故障率较高,单位没有专业维修工,处理故障只能等厂家维修。那个年代,交通、通讯不够发达,一等就是好多天,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影响百姓生活,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及时恢复垃圾楼的正常运转,他便尝试着自己拆装,研究设备机械原理,在厂家师傅有限的维修时间内,向他们学习请教,直到逐渐掌握了维修技术。
兼顾操作工和维修工,保障垃圾楼的正常运转。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始终坚持工作在环卫一线,默默奉献,这种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从未变过。有时候,面对他人的诸多不理解,他总会说:“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环卫工作是辛苦,但这辛苦值得,要干一行爱一行,发扬宁愿一人脏也要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已在环卫中心斋堂部工作了10余年,很荣幸地成为了家里的“环三代”。我深知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除了辛苦,更有一份责任。
去年,我区遭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时,斋堂地区水、电、通讯曾一度中断,环卫中心斋堂部被雨水环绕,不能出行,成为了一座“孤岛”。我和其他7名同事被困在这个“孤岛”上,在特殊时候,我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有担当,不能退缩。我以大局为重,服从指挥,组织环卫中心斋堂部院内职工进行自救,安装发电机、抽水泵解决了值守人员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保障职工“零伤亡”的同时,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救助10名被困群众,并为其提供饮食、住宿及力所能及的帮助。雨后,还开展了道路清淤、降尘、冲刷洗地、人工推水等精细化作业。在困难面前,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家风一直萦绕心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越是在困难面前就越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环卫人,我们真正宝贵的财富,是老一辈环卫工作者传承下来的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父辈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永远令我敬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听党话、跟党走,为锻造“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的环卫铁军贡献力量!
讲述人:区环卫中心姜伟推荐单位:区直机关工委
传承好家风 三代环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