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燊)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门头沟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离中心城区最近的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坚定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门头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大氧吧”和“京西后花园”。
数据统计,2023年,门头沟区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变化全市最好;优良天比率80%,全市第三;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市级考核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71.6,持续保持“优”的等级,2024年上半年,也实现同比提升。通过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推动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门头沟区碳排放强度近年来一直保持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最优。
近年来,我区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39%提高到48.34%,林草覆盖率达到93.9%,为全市最高,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去年,我区联合房山区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山水工程,这也是北京首次入选。同时,我区积极配合开展永定河生态补水,全区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到23.35米,234处泉眼目前有106处实现在流。
此外,我区依托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迎豹回家”计划,目前,自然保护区已具备华北豹生存的完整生境。同时,我们对北京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百花山葡萄”等珍稀植物,以及黑鹳、金雕等数1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开展系统保护,全区高等植物和兽类、爬行类等动物物种均占全市相关物种数的60%以上。
2022-2023年,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各类群物种4266种(不含苔藓类),其中,部分类群数量在全市占有较大比重。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丁香叶忍冬最大的实生种群和多个个体数量达到100丛以上的槭叶铁线莲集中连片种群,发现4种大型真菌新物种和13个北京市新记录种,在永定河山峡段多个区域发现宽鳍鱲、马口鱼等水生态健康指示种,表明了我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
为了更好实现“看山人”端稳“金饭碗”、吃好“生态饭”的目标,我区以制度创新破解“两山”转化难题,积极探索“GDP和GEP同部署、双增长”,并在2020年,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经初步测算,门头沟生态产品价值(GEP)为307亿元。北京市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项目(VEP)——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也在我区顺利开工。
目前,我区在生态方面取得了几个北京市之“最”,首都的最高峰东灵山,海拔2303米;首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7平方公里;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流经北京最长段,102公里位于门头沟,占北京段60%,尤其是近百公里的山峡段全部纳入了一级水源保护区。
未来,我区将继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养生态、促转型、惠民生、深改革、保安全,把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路径走深走实,切实守牢首都西部生态安全线。
守牢生态线 把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