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稳中有进、改革创新,积极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速
发挥综合经济工作体系协调作用,统筹推进规划政策、产业培育、功能疏解、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制订了《门头沟区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调整疏解工作方案》,全年退出企业30家,注销“五小”企业201户,8家企业制造环节实现外迁。石龙开发区发挥高端产业培育龙头作用,新增亿元以上注册企业17家,12个总部大厦共计5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助推产业转型,4个大厦即将竣工。成立区金融商会,设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信息金融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对236处废弃厂矿进行综合调研分析,陇上科技园等一批废弃矿山利用项目顺利推进。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壮大
开展永定河沿线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建成96座旅游交通服务站,实施国家步道标识系统一期工程。南石洋大峡谷对外试运营,灵山、潭戒景区环境进一步提升,妙峰山玫瑰香谷等沟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玫瑰、玉兰、万寿菊等景观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山地旅游文化节、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大型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亿元,增长7%。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和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市级文创产业功能区,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陕西画院等一批项目顺利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
大力发展与信息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配套的楼宇经济,与市投资促进局合作成功举办“驻京中外知名企业投资门头沟行”活动,400多家企业参与项目洽谈。与国电电力、中信银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5家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实现入驻。项目落地进一步提速,中昂广场、西长安一号、华远中心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西山艺境、丽景长安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推进新城南部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全年共上市土地8块、126公顷,总成交价235亿元,总成交额位列全市第三。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年新交付安置房6800套,已累计交付安置房24408套,完成选房21643套,新增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建设。加快棚改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路、水、电、气、热等市政配套和学校、商业、物业管理、社区文体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陆续交付使用。精细化测算棚改资金需求,制定棚户区改造与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平衡方案和整体实施方案,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额度120亿元,科学规划土地上市和还款时序,规划棚改腾退区域上市地块12个,为棚改工程加快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完善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工作体系,建立重点工程绿色审批通道机制,105项重点工程开工83项。S1线区内5个站点加快建设,长安街西延工程稳步推进。编制完成《新城道路建设规划》,锅炉厂南路西延、苛园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城子水厂改扩建等工程,整合高压走廊25公里,新建燃气管道28.4公里。加快推动山区发展,潭柘寺镇C地块实现上市交易,军庄镇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土地流转进展顺利,斋堂镇一号地A地块成功上市,王平镇中瑞休闲养老园一期工程实现入住。集成险村整治、抗震节能、美丽乡村等政策资金推进险村险户搬迁改造,法城等4个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完成绿色通道景观建设一期工程,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8条沟道及龙泉湾工程主体完工,引入社会投资建设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7项重点任务,改造燃煤锅炉75.5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5976辆,山区送气下乡、优质燃煤实现全覆盖,村庄煤改电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压减燃煤1.76万吨。完成271处上帐违法建设销帐任务,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决打击乱倒污泥渣土、非法盗采、乱伐林木等违法行为,市容环境保持全市前列。成立全国首家“绿色银行”,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绿色单位、绿色社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
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对失业人员进行精准帮扶,新增城镇就业87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4人。分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全年消除低收入户2331户。积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完成自住型商品房供地55万平方米,综合改造老旧小区4.96万平方米。启动市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引进社会资本运营区老年社会福利中心及2个社区综合养老中心,全区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817张。依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解决民生难点热点问题,334项问题已解决283项,68个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已解决49个,特别是彻底解决了永定河治理工程征地、北岭地区转居农民社保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
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大峪一小迁建工程,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龙泉中学、小园小学等工程加快推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行全区校长任期制、逐层岗位竞聘制和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制,实施进修学校研训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医院监管体系建设,妇幼保健院纳入区医院集团。“健康门头沟”行动成效明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市级验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公园广场建成30个文化艺站服务岗亭,形成15分钟文化惠民圈,建成8个乡情村史陈列室,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社会服务管理不断创新
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治安“三网合一”,街道“大工委”、地区管理委员会和7个中心运行不断规范,创建市级六型示范社区16个。构建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联动公共服务工作体系,85项民生事项实现在街道社区代办,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全年受理事项6.1万件,群众满意率95%以上。完成政务服务大厅改造,整合36家单位361项行政服务事项,设立为民服务办事窗口94个。深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首创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公益平台,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广泛开展“道德文化广场讲座”等活动,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
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国庆65周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APEC会议期间安全维稳任务。推行重点矛盾领导包案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分别下降21.3%和29.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流动人口数减少6371人。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体系综合执法职能,开展执法检查3290次,设置专职安全员,全面加强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建成防汛抗旱指挥平台、森林防火指挥平台和病虫害防治中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施“零刑事发案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等多项指标达到10年来最好水平。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建立区政府五大工作体系,探索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三级联动”运行机制、“五星四级”执法方式、购买社会服务等工作机制,政府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区政府党组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11项整改任务,区级会议减少38%、文件减少39%,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减少69个,经常性经费开支压缩20%。深入开展“纠风在行动”活动,加强对公务卡、公务用车使用,办公用房配备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行政监察和跟踪审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完善权力清单和职权目录,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加强。
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棚改安置房建设三个领域重大资金跨年度平衡管理机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施意见》,统筹安排1.5亿元购买社会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鑫融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至4.7亿元,发行10亿元企业债。推进国有企业分类重组,清算集中管理企业30家,注销企业30家。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完成下放到我区的51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1030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和预审。农村产权交易实现28个项目挂牌、15个项目签约,累计实施39个村17.4亿元资金信托化管理,农民及村集体全年获信托收益1.6亿元。全面开展与张家口、神农架林区的对口协作,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
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接受区人大对财政预决算、政府性债务等事项的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创新协商民主形式。主动向区人大和政协征求意见和通报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121件,办复率达到100%。加强重大决策研究,重新修订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开展政府常务会前学法17次,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支持区检察院、区法院依法履行职责,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稳中有进 改革创新
2014年,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